(1).“狄鞮”和“译”,原为古代把西方、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的译官.后亦指歌词已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的乐曲。《文选·王融<三月三日曲水诗序>》:“匭牘相寻,鞮译无旷。” 张铣 注:“言四夷献乐,译言岁时不旷也。” 唐 司空图 《成均讽》:“鱼龙息曼衍之陈,鞮译沮兜离之献。”
(2).引申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外国的语言。 黄人 《<清文汇>序》:“劬古并治鈐符,著书旁通鞮译。”
(3).借指少数民族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元会曲》:“珪贄纷成序,鞮译憬来思。” 唐 李德裕 《上尊号玉册文》:“故名王结髮,冠带入臣, 坚昆 稽首,鞮译来献。” 陈去病 《出塞望蒙古》诗:“非徒鶩鞮译,将使明彝伦。”
(4).泛指边远地区。 唐 张说 《开元正历握乾符颂》:“鞮译穷天,琛维尽地。” 明 张居正 《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》:“神威交鬯於遐荒,德教诞敷於鞮译。” 清 查慎行 《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》:“鞮译销氛气,风云蓄睿謨。”参见“ 鞮译象寄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