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汉语词典 - 昆腔

昆腔

拼音kūn qiāng

词典解释

亦称“ 崑山腔 ”。传统戏曲剧种名。原为 元 末 明 初 昆山 一带流行民间戏曲腔调, 明 嘉靖 间经 昆山 人 魏良辅革新,变 弋阳 海盐 故调及民间曲调为昆腔,初只行于 吴 中,后渐流传各地,盛行于 明 末 清 初。以演唱传统剧本为主,兼用笛、笙、箫、琵琶伴奏舞蹈优美,曲调细腻婉转,又有“水磨腔”之称。 明 徐渭南词叙录》:“今唱家称弋阳腔,则出於 江西 ,两 京 、 湖南 、 闽 、 广 用之;称餘姚腔者,出於 会稽 , 常 、 润 、 池 、 太 、 扬 、 徐 用之;称海盐腔者, 嘉 、 湖 、 温 、 台 用之。惟崑山腔止行於 吴 中,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,听之最足荡人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六回:“好一会, 曼云 等以次唱完, 小岑 笑道:‘如今该是 秋痕 崑腔一开生面了。’”《老残游记第二回:“他又把那南方什么崑腔、小曲种种的腔调,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。”


地方戏声腔之一。 元 代产生江苏 昆山 ,故称。 明 人 魏良辅 等又吸取南曲北曲、弋阳腔之特点加以改革,遂渐臻于完善成为 明 清 两代主要戏曲声腔。又称昆曲昆山腔

国语词典

崑腔 (kūn qiāng)
  1. 流行於我國江浙一帶的劇種。始於元代,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,故稱為「崑山腔」。明嘉靖年間,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,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,揉合南北曲,以笛、管、笙、琵琶、鑼鼓等為樂器,旋律婉轉細緻,擅長抒情,有「水磨調」之稱,為集南北大成的時曲,是明代清中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。由於所唱的是曲牌,故稱為「崑曲」;因以江南蘇州崑山一帶的語言演出,故亦稱為「崑劇」。

0
纠错
猜你喜欢
逢衣碧堂碎米清风岭时教自恋讥防年湮代远大钧
应用推荐
诗词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