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汉语词典 - 太平鼓

太平鼓

拼音tài píng gǔ

词典解释

(1).打击乐器舞蹈时用。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,饰以彩画,柄上缀十馀小铁环,用细长鼓敲击,即发出咚咚铮铮声响参阅王夫之杂物赞》、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·太平鼓》。

(2).民间舞蹈表演一边击太平鼓,一边舞蹈或演唱。按 唐 张祜 《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》诗云:“画鼓拖环锦臂攘,小娥双换舞衣裳。”是 唐 时已有此类舞蹈。 宋 代民间鼓笛拍板演唱,名“打断”, 政和 初年禁用鼓板北曲,民间改名曰:“太平鼓”。 明 清 时民俗春节期间,使儿童挝鼓跳舞,歌“太平年”,为迎年之乐,亦名“太平鼓”,为古代腊鼓逐疫遗风。现流行河北东北 、 内蒙 东部等地农村的民间曲艺“太平鼓”也叫“单鼓”、“羊皮鼓”。参阅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事始一》、 明 刘侗 于奕正 《帝京景物略·灯市》、 清 李声振 《百戏竹枝词·太平鼓》。

国语词典

太平鼓 (tài píng gǔ)
  1. 樂器名。以鐵為腔,徑四、五尺,蒙以皮紙,下有柄,串鐵環,振動有聲。舊時常用於春節時,或祭祀跳神等活動。唐代已有,宋代稱為「打斷」。

  2. 流行於北平、東北、陝西、寧夏等地的舞蹈。各地跳法不同,表演者左手持鼓,右手鼓鞭一面擊太平鼓,一面舞蹈或演唱。政和初曾被禁止,民間改名為「太平鼓」。

0
纠错
猜你喜欢
梅蕊遽人陵慢渀荡委绝议定安静自在匡谏眩夺
应用推荐
诗词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