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汉语词典 - 谒者

谒者

拼音yè zhě

词典解释

(1).官名。始置于 春秋战国 时, 秦 汉 因之。掌宾赞受事,即为天子传达南朝 梁 置谒者台,掌朝觐宾飨奉诏出使。 陈 及 隋 皆因之。 唐 改为通事舍人

(2).官名。 东汉 大长秋属官,有中宫谒者二人,主报中章。 后魏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, 隋 唐 改称内谒者,概以宦官充任。 宋 以后废。

(3).官名。使者别称。 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,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官吏

(4).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、通报奴仆文物1976年第10期:“简五:谒者二人。简文所说的谒者,不是职官专名,是泛指一般传达、通报的奴仆。据 凤凰其他墓葬遣策记载,谒者的身份为‘大奴’。”

(5).星名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謁者,主赞宾客也。”

国语词典

謁者 (yè zhě)
  1. 通報與接待賓客的近侍

    • 非子.說林:「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,謁者操之以入。」
  2. 職官名。秦始置,替國君掌傳達事宜。漢沿之,掌賓讚受事。唐時改稱為通事舍人。見漢書.卷十九百官公卿表上。

  3. 星名。

    • 晉書.卷十一.天文志:「左執法東北一星曰謁者,主贊賓客也。」
0
纠错
猜你喜欢
土皷冬烘广阔欢乐煤气机饥渴摇头幌脑论批省坟
应用推荐
诗词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