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.指借债或放债。 唐 韩愈 《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》:“原其本末,或因水旱不熟,或因公私债负,遂相典贴,渐以成风。” 宋 苏轼 《乞降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》:“盖是将校不法,乞取敛掠,坐放债负,身既不正,难以戢下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债负》:“债负必以券约为凭。”
(2).指所欠的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九回:“他不过是欠债,并非犯法。如今只消到城里问明底细,替他把这几两债负弄清了就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