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汉语词典 - 置之死地而后生

置之死地而后生

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

词典解释

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。语本孙子·九地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后生。”《北史·僭伪附庸传·刘武》:“军士去家二千里,后有 黄河 之难,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。”

原指作战军队布置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

置之死地而后生出处

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而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成语

国语词典

置之死地而後生 (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)
  1. 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,勢必能拚死向前,求得生存

    • 三國演義.第九十五回:「孫子云:『置之死地而後生。』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,蜀兵豈不死戰?以一可當百也。」
0
纠错
猜你喜欢
粗使熬眼衡牧歊然黯闇荆山之玉挛挛远识帑藏
应用推荐
诗词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