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吹细雨,萧然濯炎炽。
老夫疾顿平,甘食仍熟寐。
春物财几何,摇落已复至。
昔人喻死生,谓若屈伸臂。
愚公顾不灵,白首没荣利;嗟予幸学道,了此直差易。
三拜散人号,退志获早遂。
弦歌万二千,尽力不能祟。
瘦驴骨可数,渺渺入空翠;霜蟹初把螯,丝蓴小添豉。
平生笑巨君,老啮乾肉糒。
异味幸满前,万事付一醉。
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,俯首至手为拜。重复三次,谓之三拜。(1)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,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,以示情切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 秦 获 晋侯 以归…… 晋 大夫三拜稽首。” 北周 宣帝 时,始改三拜为常礼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﹝ 宣政 元年九月﹞詔诸应拜者,皆以三拜成礼。”参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再拜三拜四拜五拜》。(2)主人对众宾行礼,不及一一相拜,仅以三拜表示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,众宾皆答一拜。” 郑玄 注:“三拜,示徧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三拜示徧也者,众宾无问多少,止为三拜而已,是示徧也。”(3)佛教以三拜表示身、口、意三业归敬。 宋 道诚 《释氏要览·礼数》:“今释氏以三拜首,盖表三业归敬也。《智论》云:内式礼拜,大约身口业也。佛法以心为本,以身口为末。故三拜为礼数也。”
(1).平庸无用的人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君子笑之,怒曰:‘散人焉知良儒!’”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 匠石 归,櫟社见梦曰:‘女将恶乎比予哉……而几死之散人,又恶知散木!’”
(2).不为世用的人;闲散自在的人。 唐 陆龟蒙 《江湖散人传》:“散人者,散诞之人也。心散、意散、形散、神散,既无覊限,为时之怪民,束於礼乐者外之曰:‘此散人也。’” 宋 司马光 《和宇文公南途中见寄》:“深慙白首恋微禄,不向青山为散人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一》:“云水散人,拙於应对,不如避之为佳。”
指辞官引退之志。 唐 吕温 《<裴氏海昏集>序》:“公为海昏之会,以礼义相诲,故其诗恬淡,退志庄直。” 蔡东藩 许廑父 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一二四回:“ 春煊 生性强项,还打算背城一战,经不得 荣新 退志已决,又苦劝 春煊 道:‘老师春秋已高,正好和 荣新 优游林下。’”
陆游名句,近村民舍小饮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