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钲。
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黎碎地声。
(1).彩色丝线。 唐 白居易 《红绣毯》诗:“綵丝茸茸香拂拂,练软花虚不胜物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母曰:‘是必土偶为妖也。’授以綵丝,於来时阴繫其足。”
(2).旧俗以綵丝为端午日应节之物。据 汉 应劭 《风俗通》记载: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,可辟邪崇,又名“长命缕”、“续命缕”。 唐 代故事,宫中常于端午日以彩丝所结长命缕赐诸臣。 唐 刘禹锡 《代谢端午日赐物表》:“中使 刘元弼 至,奉宣圣旨,慰劳臣及将佐、官吏、僧道。耆寿、百姓等,兼赐臣墨詔,并衣壹副、金花银器参事、綵丝壹轴,大将衣肆副、綵丝伍轴。”
戴上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 庾 时頽然已醉,幘堕几上,以头就穿取。”
(1).银色的钲。 宋 杨万里 《稚子弄冰》诗:“穉子金盆脱晓冰,綵丝穿取当银鉦。” 周汝昌 注:“鉦,古代乐器名。罗类,或即用以代锣。”
(2).比喻圆月。 宋 杨万里 《中秋月长句》:“须臾正面天中央,银鉦退尽向来黄。”
杨万里名句,稚子弄冰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