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皇渡江项籍笑,魏朝失政高欢讥。
奸雄觇国自有在,岂必儒者能知几。
(1).观察国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 孔子 闻之曰:‘善哉!覘国乎?’” 康有为 《官制原理篇》:“古者只有聘问,只有主客之司,而今则竞争更炽,小则通商争利,大则覘国思啟,更为重大之司矣。”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中国地质略论一》:“覘国非难。入其境,搜其市,无一幅自製之精密地形图,非文明国。”
(2).谓窥伺帝位。 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二:“当是时,上密报 鲁公 ,则已有覘国之意矣。”
犹何必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。 清 顾樵 《秋夜柬顾茂伦》诗:“哀乐境所遇,岂必 雍门 琴!” 清 魏源 《游山吟》之六:“倚天拔地自雄放,岂必面目同员方!”
尊崇儒学、通习儒家经书的人。 汉 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儒者曰:‘亲亲有术,尊贤有等。’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 成安君 ,儒者也,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。”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沉孟端》:“ 沉孟端 先生 方学 ,虽本世医,而通知古今,有儒者风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》:“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……一到圆形的地球,却什么也不知道。”
谓有预见,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知几其神乎。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凟,其知几乎?几者,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”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监军之计,在於持牢,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。” 唐 吴筠 《览古》诗之十二:“达者贵量力,至人尚知几。” 清 方文 《赠钱驭少》诗之二:“ 伯子 知几早,逃名 震泽 西。”
罗公升名句,燕城读史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