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走作真珠藏妙理,究推神室好相寻

走作真珠藏妙理,究推神室好相寻

出自宋代宋太宗《逍遥咏》:

大底缘由比类深,难中此道费光阴。
若知浊浪澄清水,不达浮生认白金。
走作真珠藏妙理,究推神室好相寻
功成稳審时间用,变转无穷重古今。

查看所有宋太宗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走作

(1).生事,起衅。 宋 邵伯温 《闻见前录》卷四:“又恐是姦人走作,妄兴间谋,因此互相疑贰,养成衅隙,遂有今日争理。”

(2).越规;放逸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六:“言释氏之徒为学精专,曰:便是某常説,吾儒这边难得如此,看他下工夫,直是自日至夜,无一念走作别处去。” 宋 陈亮 《甲辰秋答朱元晦书》:“气不足以充其所知,才不足以发其所能,守规矩準绳而不敢有一毫走作。”《醒世恒言·佛印师四调琴娘》:“谁知 佛印 心冷如冰,口坚如铁,全不见丝毫走作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三回:“你看多少人家,名门大族的娘子,汉子方伸了腿,就走作了。”

(3).引申为出岔子、出纰漏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二回:“老哥如不见信,我另外写一张包管给你。他那中间人,我都熟识,丝毫不得走作的。”

(4).犹言移位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·器具总论》:“凡肢体有断处,先用手法安置讫,然后用布缠之,復以竹帘围於布外,紧札之,使骨缝无参差走作之患。”

真珠

(1).即珍珠。形圆如豆,乳白色,有光泽,是某些软体动物(如蚌)壳内所产。为珍贵的装饰品,并可入药。 唐 贾岛 《赠圆上人》诗:“一双童子浇红药,百八真珠贯綵绳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介二·真珠》:“真珠入厥阴肝经,故能安魂定魄,明目治聋。” 清 孙枝蔚 《代书寄呈大兄伯发》诗:“忆昨庚辰岁,米价如真珠。”《艾青诗选·自序七》:“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。例如拙作《珠贝》:‘你是虹彩的化身,观念在心里孕育,璀璨如一片朝霞,结成粒粒真珠。’”

(2).指帘子。 唐 罗隐 《帘》诗之一:“会应得见神仙在,休下真珠十二行。” 南唐 李璟 《浣溪纱》词:“手捲真珠上玉钩,依前春恨鎻重楼。”参见“ 真珠帘 ”。

(3).指酒。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四:“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,红酒之劲者,手自剂量,合而为一,杀以白灰一刀圭,风韵顿奇。索余作诗,余为长句云:‘小槽真珠太森严,兵厨玉友专甘醇。两家风味欠商略,偏刚偏柔俱可怜。’”

(4).荔枝的一种。 宋 蔡襄 《荔枝谱》第七:“真珠,剖之纯瓜,圆白如珠,荔枝之小者止於此。”

(5).指美人之泪。 唐 温庭筠 《菩萨蛮》词:“玉纤弹处真珠落,流多暗湿铅华薄。” 明 刘基 《霜叶飞·七夕》词:“盼油壁香车,驾了踟蹰,欲上频回顾,但暗滴真珠,教向人间、散成飞雨。”

(6).指露珠,水珠。 五代 成彦雄 《露》诗:“银河昨夜降醍醐,洒遍坤维万象苏,疑是鮫人曾泣处,满池荷叶捧真珠。” 宋 苏轼 《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》诗:“巖头疋练兼天静,泉底真珠溅客忙。”

妙理

精微的道理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汉二祖优劣论》:“通黄中之妙理,韜亚圣之奇才。” 唐 杜甫 《晦日寻崔戢李封》诗:“浊醪有妙理,庶用慰沉浮。” 金 王若虚 《揖翠轩赋》:“物之在天下,皆妙理之所寓也。” 清 黄鷟来 《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》诗:“捶钩畅玄旨,妙理穷指摘。”

相寻

(1).相继;接连不断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效古》诗之一:“谁谓人道广,忧慨自相寻。”《北史·源贺传》:“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, 歷阳 、 瓜步 相寻失守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六回:“覆辙相寻,曾不知戒,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,以肃戎行者乎?”

(2).寻访;找寻。 唐 韦瓘 《周秦行纪》:“今夜风月甚佳,偶有二女伴相寻,况又遇嘉宾,不可不成一会。” 宋 朱熹 《丽泽堂》诗:“感君怀我意,千里梦相寻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九回:“到得那里,相寻着 吴用 、 刘唐 船隻,合做一处。”

宋太宗名句,逍遥咏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