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颦花困,把人间恩怨,尊前倾尽。
何处飞来双比翼,直是同声相应。
寒玉嘶风,香云卷雪、一串骊珠引。
元郎去后,有谁着意题品。
谁料浊羽清商,繁弦急管,犹自余风韵。
莫是紫鸾天山曲,两两玉童肩并。
白发梨园,青衫老传,试与留连听。
可人何处,满庭霜月清冷。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,何处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龄 《梁苑》诗:“万乘旌旗何处在?平臺宾客有谁怜?”《宋史·欧阳修传》:“ 脩 论事切直,人视之如仇,帝独奬其敢言,面赐五品服。顾侍臣曰:‘如 欧阳脩 者,何处得来?’” 茅盾 《一个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处有爱呢?何处是爱呢?”
(1).指乐声相和。《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同声相应者,若弹宫而宫应,弹角而角动是也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夫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自然之分也。音不和,则比絃不动;声同,则虽远相应。”
(2).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。 唐 吴兢 《乐府古题要解·合欢诗》:“妇人言虎啸风起,龙跃云浮,磁石引针,阳燧致火,皆以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 宋 秦观 《十二经相合义说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所谓同类而相感者也。”
(3).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等传论》:“昔 文帝 、 陈王 以公子之尊,博好文采,同声相应,才士并出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五回:“ 江 乃 鄆城 小吏,逃罪上山……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恩如骨肉,情若股肱。” 续范亭 《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》:“我们过去都是 续 李 两烈士的革命同志,参加过国民军的战友,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心心相印,脉脉相通。”
成语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同声相应出处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使用例句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心心相印,脉脉相通。★续范亭《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》滕宾名句,百字令 赠宋六嫂 词品五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