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如当风衣出水,曹吴丹青古莫比。
一时更有刘与杨,妙手斫泥端及此。
叶生心匠何瑰奇,异代同声人所推。
颇甘蔬饭绝肉想,神物自应来护持。
花鬘珠冠宝月相,补陀宝山移海上。
净瓶杨柳翠鹦鹉,突兀惊人焕寻丈。
十六尊者初不同,俨然肖貌清而雄。
或伏猛虎制毒龙,或飞锡杖凌虚空。
伟哉功刮造化窟,凜发天风肃毛骨。
来观堵立万口传,坐看声名从此出。
(1).凶恶的龙。 北魏 杨衒之 《洛阳伽蓝记·闻义里》:“﹝復西行﹞三日至 不可依山 ,其处甚寒,冬夏积雪。山中有池,毒龙居之。”《新五代史·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》:“吾有毒龙五百,当遣一龙揭片石, 常山 之人,皆鱼鱉也。”
(2).喻can{1~1}暴者,恶势力。 梁启超 《新罗马·隐农》:“时势造英雄,休恼公,穿杨百步终须中。调么凤,驯毒龙,双肩重。” 张昭汉 《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》:“读书养性兼耕种,吾道犹堪制毒龙。” 陈毅 《六国之行》诗:“百战驱封豕,千辛制毒龙。”
(3).佛教故事。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,众生受害。但受戒以后,忍受猎人剥皮,小虫食身,以至身干命终,后卒成佛。见《大智度论》卷十四。后用以比喻妄心。 唐 王维 《过香积寺》诗:“薄暮空潭曲,安禪制毒龙。”
[a monk's cane] 佛家语。僧人所持的手杖。杖头有锡环,振时作锡锡声。也称“禅杖”、“声杖”、“鸣杖”
芒鞋腾雾出,锡杖拨云归。——《梼杌闲评——明珠缘》
详细解释僧人所持的禅杖。其制:杖头有一铁卷,中段用木,下安铁纂,振时作声。梵名隙弃罗(Khakkhara),取锡锡作声为义。《得道梯橙锡杖经》:“是锡杖者,名为智杖,亦名德杖。” 晋 竺僧度 《答杨苕华书》:“且披袈裟,振锡杖,饮清流,咏波若,虽王公之服,八珍之膳,鏗鏘之声,煒曄之色,不与易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》诗:“仙山不属分符客,一任凌空锡杖飞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有老僧衣红袈裟,一手托鉢,一手振锡杖。”
李处权名句,赠叶生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