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城追迹过西关,桥上纷纷送客还。
携酒踟蹰才水次,鸣珂躞蹀已云间。
摘茶贸食民尢窭,掘蕨烧畲土不閒。
细为明时问疲俗,往来亦足当游山。
(1).水边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臣前部士入山,伐林木大小六万餘枚,皆在水次。”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裴越客》:“﹝ 裴越客 ﹞遇水次板屋,屋内有榻,因扫拂,即之憇焉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尝与 高西园 散步水次。时春冰初泮,净緑瀛溶。”
(2).指船只泊岸之处,码头。 清 捧花生 《画舫馀谈》:“主人预计客之多寡,或籐綳,或走舱,赁泊水次。”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至内河船隻,於船尾设立粉牌,责令埠头查察。其渔船网户、水次搭棚趁食之民,均归就近保甲管束。”
(1).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,行则作响,因名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》诗:“隔林望行幰,下阪听鸣珂。” 唐 王昌龄 《朝来曲》:“月昃鸣珂动,花连綉户春。”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记·言祖》:“只把细蕊轻挼,立倦鞦韆架,耳听鸣珂眼盼他。” 清 陈梦雷 《青青陵上柏》诗:“甲第亘长虹,拥节復鸣珂。”
(2).指居高位。 明 李东阳 《重经西涯》诗之一:“岂谓鸣珂还故里,敢将华髮恋微官。” 清 唐孙华 《送宫恕堂北上》诗:“只今交旧尽鸣珂,推挽寧无一人佐。”
方回名句,送慵庵不及用韵奉寄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