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太平寺主惟轻薄,却把三公与贼臣

太平寺主惟轻薄,却把三公与贼臣

出自唐代罗隐《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》:

万里伤心极目春,东南王气只逡巡。
野花相笑落满地,山鸟自惊啼傍人。
谩道城池须险阻,可知豪杰亦埃尘。
太平寺主惟轻薄,却把三公与贼臣

查看所有罗隐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太平

太平 (tàipíng) 社会安定 peace and tranquility 安于太平之乐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寺主

(1).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。 东汉 时立 白马寺 ,有知事之名, 东晋 以后始称寺主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重被旨,所检僧尼,寺主、维那当寺隐审。”《唐六典》卷四:“每寺上坐一人,寺主一人,都维那一人,共纲统众事。”《翻译名义集·释氏众名》“摩摩帝”下引《僧史略》:“详其寺主,起乎 东汉 白马寺 也。寺既爰处,人必主之,于时虽无寺主之名,而有知事之者。 东晋 以来,此职方盛,故 梁武 造 光宅寺 ,召 法云 为寺主,创立僧制。”

(2). 宋 政和 三年,禁僧尼称寺主、院主,后遂多以“住持”为名。

轻薄

轻薄 (qīngbó) 言行不庄重、不敦厚 given to philandering;frivo-lous 像他的长子一样轻薄 轻佻;不正经;放荡 giddy 举止轻薄 玩弄、侮辱妇女 dally with 不贵重;不丰厚 light 礼物轻薄

三公

(1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周 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一说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序》。

(2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西汉 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为三公, 东汉 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见《通典·职官一》。

(3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但已非实职。

(4)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明 清 沿 周 制,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。见《明史·职官志一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志一》。

(5).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中宫天极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;旁三星三公,或曰子属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,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,并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主变出阴阳,主佐机务。”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”

贼臣

(1).奸臣;乱臣。《管子·权修》:“杀不辜而赦有罪,则国不免於贼臣矣。故夫爵服贱,禄赏轻,民閒其治,贼臣首难,此谓败国之教也。”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及王能治国,有贼臣言:‘ 周公旦 欲为乱久矣,王若不备,必有大事。’” 唐 武则天 《臣轨》卷上:“五曰专权擅威,持操国事以为轻重,於私门成党以富其家,又復增加威权,擅矫主命,以自贵显,如此者贼臣也。” 清 谭嗣同 《致梁启超书》之三:“我圣上之命,悬於太后、贼臣之手, 嗣同 死矣! 嗣同 之死毕矣!”

(2).对敌寇之臣的贬称。 清 阎尔梅 《绝贼臣胡谦光》诗:“贼臣不自量,称予是故人,敢以书招予,冀予与同尘。”

罗隐名句,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