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头陀,华言抖擞。
净一真心,振三毒垢。
如来亲试,迦叶称首。
圣教推崇,哲人遵守。
衣三食四,住处五名。
曰十二行,对治修行。
十三或八,要以三并。
练磨三境,摄化三乘。
起四欢喜,行四圣种。
以戒为基,止观相踵。
大矩崇规,链金烹矿。
号菩萨僧,志惟坚勇。
知足少欲,伏我受根。
无取无著,情绝所存。
若有赞者,同赞世尊。
续佛慧命,开佛正门。
在昔能仁,嘱付弥勒。
守护三宝,后五百岁。
弥勒称扬,此行为最。
适当其时,应身出世。
阿兰若处,作众依归。
则先贤轨,发薙肩垂。
白麻劫贝,不随染衣。
表如玉雪,不受尘泥。
心寂为禅,心净为教。
内外相应,方名修道。
事贵简严,理惟幽奥。
不具信根,玄关莫造。
祈生兜率,天乐非贪。
菩提熏种,慈氏言参。
其或超越,罔假司南。
十方法界,同我伽蓝。
(1).十分之二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地方二千里,持戟百万,县隔千里之外, 齐 得十二焉。”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:“十二,得十中之二。”
(2).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。《周礼·地官·载师》:“凡任地……甸稍县都,皆无过十二。” 贾公彦 疏:“皆无过十二者……皆无过十而税二。”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商贾求利,东西南北各用智巧,好衣美食,岁有十二之利,而不出租税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若有万钱为贾,则获二千之利。”
(3).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。 南朝 齐 王融 《望成行》:“金城十二重,云气出表里。”参见“十二分。”
(1).相匹敌。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“公等足与治乎” 唐 颜师古 注:“治谓当敌也,今人犹云对治。”
(2).原为佛教语。谓断烦恼。 汤用彤 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六章:“邪僻之对治在乎守意。意者,心之动而未形者也。意正则神明。神明则无不照、无不能而成佛矣。”
(3).引申为对付。 宋 范成大 《夏日田园杂兴》诗之十二:“蜩螗千万沸斜阳,蛙黽无边聒夜长。不把痴聋相对治,梦魂争得到藜牀?”
(4).指对应,对照。 明 袁宗道 《论隐者异趣》:“古人云: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,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。”
黄庭坚名句,头陀赞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