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生晓开城旦书,坐与老农相嗫嚅。
槐阴翠圆吏已散,归来下帘手撚须,胸中百纸无处使,静看穷达如呼虑。
身閒睡饱亦不恶,何用一躍惊骀驽。
去年凿池筑潜玉,清夜明月挂碧芦。
先生独吟亦径醉,谁见露鹤寒相呼。
径山老人笑疏懒,云当运动如户枢。
朝来此老意不已,溪寺破雨遗天苏。
紫房雁觜擢烟缕,细根蝗蚓蟠苔肤。
茯苓虽老避芳液,团参已贵惭云珠。
先生领意手自植,衣袂馥馥侵蘼芜。
从今抱翁十日往,欲将后健酬前劬。
何时一饱翳凤凰,缑山月夜听笙竽。
长吟往觅五麟,翩然那复烦双凫。
坐看白驹变古今,浮沤流电皆须臾。
此语险怪傥未然,引年聊与昌阳俱。
不须仙人九节杖,他年要与猱争途。
凌霄峰头觅此老,登山过水安用扶。
(1).什么时候。表示疑问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皇天滛溢而秋霖兮,后土何时而得乾?” 唐 韩愈 《赠别元十八协律》诗之六:“寄书 龙城 守,君驥何时秣?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或问:‘天下何时太平?’”
(2).什么时候。表示时间难以确定。 刘大白 《石下的松实》诗:“一棵松树,落下许多松实;不知何时,被压着一块大石。”
即 缑氏山 。指修道成仙之处。 唐 白居易 《吴兴灵鹤赞》:“ 辽水 一去, 緱山 不迴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自负》:“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:‘纵有 緱山 也无益,四方联络尽蛙声。’” 明 王錂 《春芜记·访友》:“因此上 箕山 掛瓢, 緱山 弄簫。”参见“ 緱氏山 ”。
有月光的夜晚。《魏书·李谐传》:“座有清谈之客,门交好事之车。或林嬉於月夜,或水宴於景斜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续集·支诺皋中》:“花盛时,每月夜有小人五六,长尺餘,游於上。” 清 吴敏树 《新修吕仙亭记》:“至於为月夜泛舟之游,无风波卒然之恐,惟亭下可也。” 巴金 《灭亡》第九章:“她很爱月夜,每逢月夜总是睡得很迟。”
笙和竽。因形制相类,故常联用。竽亦笙属乐器,有三十六簧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琴瑟张而不平,笙竽备而不和。”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盖象琴筑并奏,笙竽俱唱。” 唐 杜甫 《玉华宫》诗:“万籟真笙竽,秋色正萧洒。” 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中秋》:“丝篁鼎沸,近内庭居民,夜深遥闻笙竽之声,宛若云外。” 清 黄宗羲 《黄季真先生墓志铭》:“门成 鲁 卫 ,祭抱笙竽。”
毛滂名句,仆性懒慢喜睡而吏事亦早休因得遂其欲琳老数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