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新五代史·列传·杂传第三十九》
解释:经常见到善良的人或事,就对行善的事情感到快乐。 经常见到邪{1-1}恶的人或事,就对作恶的事情感到快乐。
原文摘要:
其母尚在,乃遣人之邢州,取其母至城下,示彦珣以招之,彦珣望见,自射杀之。 及延光出降,晋高祖拜彦珣房州刺史,大臣言彦珣杀母当诛,高祖以谓赦令已行, 不可失信。后以坐赃诛。 呜呼,甚哉,人性之慎于习也!故圣人于仁义深矣,其为教也,勤而不怠,缓 而不迫,欲民渐习而自趋之,至于久而安以成俗也。然民之无知,习见善则安于为 善,习见恶则安于为恶。五代之乱,其来远矣。自唐之衰,干戈饥馑,父不得育其 子,子不得养其亲。其始也,骨肉不能相保,盖出于不幸,因之礼义日以废,恩爱 日以薄,其习久而遂以大坏,至于父子之间,自相贼害。五代之际,其祸害不可胜 道也。夫人情莫不共知爱其亲,莫不共知恶于不孝,然彦珣弯弓射其母,高祖从而 赦之,非徒彦珣不自知为大恶
犹行善。《书·泰誓中》:“我闻吉人为善,惟日不足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夫是,故民皆勉为善。” 南朝 梁 刘孝标 《辩命论》:“为善一,为恶均,而祸福异其流,废兴殊其迹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劝使为善,诫使勿恶。”
看到坏的事物。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。芟夷蕰崇之,絶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”
被憎嫌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年》:“ 黯 也进不见恶,退无谤言。”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年四十而见恶焉,其终也已。”
欧阳修名句,新五代史·列传·杂传第三十九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