泝流浅水剌楼船,百棹千篙秪不前。
一夜波声喧到晓,北风气力欲翻天。
挂帆未了青泥过,转眼相将玉笥边。
无数小舟俱在后,追侬不及指为仙。
张帆行船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过始宁墅》诗:“剖竹守沧海,挂帆过旧山。” 唐 孟郊 《湖州取解述情》诗:“因兹挂帆去,遂作归山吟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回自青龙呈谢师直》诗:“起来整巾不称意,挂帆直走沧海边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九:“交书 徐公 ,即挂帆还 白下 。”
(1).古时用以封缄文书、器皿的青色粘土。《东观汉记·邓训传》:“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……还过 赵国 易阳 ,并载青泥一穙,至 上谷 遗 训 。”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夏禹》:“ 禹 尽力沟洫,导川夷岳,黄龙曳尾於前,玄龟负青泥於后…… 禹 所穿凿之处,皆以青泥封记其所,使玄龟印其上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七:“时出金壶四寸,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。”
(2).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、泥土。 晋 葛洪 《神仙传·王烈》:“石中有一xue{1|1}口,径阔尺许,中有青泥流出如髓。 烈 取泥试丸之……气如粳米饭,嚼之亦然。”《醒世恒言·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“岂知神仙窟宅,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,迸出泥来,叫做‘青泥’,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。”
(3).即 青泥城 。《晋书·安帝纪》:“ 赫连勃勃 大败王师於 青泥 北。”参见“ 青泥城 ”。
(4).指 青泥岭 。 唐 李白 《蜀道难》诗:“ 青泥 何盘盘,百步九折縈巖峦。” 五代 王周 《路次覆盆驿》诗:“曾上 青泥 蜀 道难,架空成路入云寒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》诗:“ 黑水 分 榆柳 , 青泥 老 驌霜 。”参见“ 青泥岭 ”。
(5).古驿站名。在 青泥岭 上。 唐 元稹 《青云驿》诗:“昔游 蜀 门下,有驛名 青泥 。”
(1).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。 南朝 梁 刘孝威 《拟古》诗:“青铺緑璅琉璃扉,琼筵玉笥金缕衣。”
(2).传说中的玉筐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九七引《玉笥山录》:“天感其诚,乃降白玉笥置坛上。 武帝 遣使取之,至其坛,则飘风大震,捲玉笥而去。”
(3).指帝祚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》:“其后金行受命,玉笥南迁。”
(4).山名。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,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《九歌》,上有 屈子祠 。 南朝 梁 张缅 《南征赋》:“ 玉笥 登之而却老,金人植杖以尊泉。” 清 朱孝臧 《庆chun{1-1}宫》词:“断云 玉笥 ,感词客,依稀有灵。”
(5).山名。在 江西 永新县 。道家称为仙居之所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七:“三十六小洞天……第十七 玉笥山洞 ,周廻一百二十里,名曰太玄法乐天。在 吉州 永新县 ,真人 梁伯鸞 主之。” 宋 苏辙 《青词·阁皂》:“过 临江 ,近瞻 阁皁 ,遥望 玉笥 ,诚心惕然。”
(6).山名。在 浙江 。 唐 方干 《思越中旧游寄友》诗:“断臂青猿啼 玉笥 ,成行白鸟下 耶溪 。” 宋 陆游 《游镜湖》诗:“超然登 玉笥 ,及此烟月夕。”自注:“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。”
杨万里名句,十五日明发石口,遇顺风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