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坐应须赐御屏,尽将仙翰入高冥。
文章旧价留鸾掖,桃李新阴在鲤庭。
再岁生徒陈贺宴,一时良史尽传馨。
当时疏广虽云盛,讵有兹筵醉绿醽。
(1).学生;门徒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﹝ 融 ﹞常坐高堂,施絳纱帐,前授生徒,后列女乐。” 宋 欧阳修 《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》:“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,生徒日盛,常至三四百人。” 金 元好问 《<十七史蒙求>序》:“教授生徒,必使知己之所知,能己之所能。” 郭沫若 《盲肠炎·一个伟大的教训》:“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,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,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。”
(2). 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取士之科,多因 隋 旧,然其大要有三:由学馆者曰生徒;由州县者曰乡贡;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……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,所以待非常之才焉。”
道贺;祝贺。 唐 韩愈 《贺雨表》:“无任踊跃之至,谨奉表陈贺以闻。” 唐 韩愈 《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》:“谨差 萍乡 县丞 李某 奉状陈贺。”
(1).优秀的史官。指能秉笔直书、记事信而有征者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 孔子 曰:‘ 董狐 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’”《汉书·司马迁传赞》:“然自 刘向 、 扬雄 博极羣书,皆称 迁 有良史之材……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奸慝惩戒,实良史之直笔。”
(2).指信实之史书。 唐 苏鹗 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凡善恶必书,谓之良史。” 梁启超 《新史学·论书法》:“书法善则为良史,反是则为秽史。”
传播美名。 唐 杨汝士 《宴杨仆射新昌里第》诗:“再岁生徒陈贺宴,一时良史尽传馨。”
杨汝士名句,宴杨仆射新昌里第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