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侪此道竟须伸,抱负堂堂况不伦。
每喜高才皆正伦,异时公仪有廷臣。
落花流水方愁客,细雨轻寒不着人。
且力韬钤加强饭,未须俯首叹湮沦。
(1).古代兵书《六韬》、《玉钤篇》的并称。后因以泛指兵书。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 赵蕤 者, 梓州 盐亭县 人也,博学韜鈐,长於经世。” 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人部一》:“ 宋令文 、 彭博通 徒鬭气力,而不习韜鈐。” 清 感惺 《断头台·受谳》:“一班儿晓夜习韜鈐,磨新剑,著先鞭,估量着直捣到 长山 、 黑水 边。”
(2).借指用兵谋略。 唐 张说 《将赴朔方军应制》诗:“礼乐逢明主,韜鈐用老臣。” 清 王韬 《拟上当事书》:“ 湘 军、 淮 军夙称劲旅,统兵大员皆身经百战之名将,久嫺行阵,深諳韜鈐。”
(3).借指武将。 明 张煌言 《答赵安抚书》:“凡縉绅之家,韜鈐之族……概无诛求,以示宽厚。”
(1) [bow one's head]∶低下头
俯首做画
(2) [obedient]∶比喻顺从
俯首听命
详细解释(1).低头。 汉 贾谊 《新书·过秦上》:“ 百粤 之君,俯首繫颈,委命下吏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 迁 俯首流涕曰:‘小子不敏,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,弗敢闕。’” 宋 苏轼 《策略第五》:“百官俯首就位,歛足而退,兢兢惟恐有罪。” 宋 叶适 《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》:“博士撰解训一二通,据案抗声读,诸生俯首听,谓之讲书。” 柯岩 《美的追求者·花开花谢》:“画面上是一个沉思的姑娘,极为明丽的背景衬着一个俯首沉思的形象。”
(2).比喻屈服。 清 魏源 《筹海篇四》:“但外夷惟利是图,惟威是怀,必使有可畏怀,而后俯首从命。” 鲁迅 《花边文学·算帐》:“大莫大于尊 孔 ,要莫要于崇儒,所以只要尊 孔 而崇儒,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。”
頫首:犹低头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赞》:“ 百粤 之君頫首係颈,委命下吏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邓展 曰:‘頫音俯。’古俯字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玉照堂梅品》:“又标韵孤特,若 三閭大夫 、 首阳 二子,寧槁山泽,终不肯頫首屏气,受世俗湔拂。” 梁启超 《郑褧裳画引》:“百家腾跃,頫首 宋 元 。”
沦落;埋没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赠族人秣陵兄弟》诗:“顾余晚脱略,怀抱日湮沦。” 唐 李德裕 《清冷池怀古》诗:“兴废由所感,湮沦斯可哀。” 宋 苏洵 《上张侍郎第一书》:“一门之中,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復为湮沦弃置之人。” 元 宫天挺 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到 嬴秦 儒风已灭,从此后圣学湮沦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八回:“其先之乡籍姓氏,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。”
曹勋名句,用钱梦弼韵送归京口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