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槎晚渡碧涧口,骑马夜入南山谷。
谷中暗水响泷泷,岭上疏星明煜煜。
寺藏岩底千万仞,路转山腰三百曲。
风生饥虎啸空林,月黑麏窜修竹。
入门突兀见深殿,照佛青荧有残烛。
愧无酒食待游人,旋斫杉松煮溪蔌。
板阁独眠惊旅枕,木鱼晓动随僧粥。
起观万瓦郁参差,目乱千岩散红绿。
门前商贾负椒荈,山后咫尺连巴蜀。
何时归耕江上田,一夜心逐南飞鹄。
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。 北周 庾信 《枯树赋》:“横洞口而欹卧,顿山腰而半折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残暑招客》诗:“云截山腰断,风驱雨脚迴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一回:“一句话未完,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,一直射在半空里去。” 闻一多 《初夏一夜的印象》诗:“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,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。”
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’” 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后以“三百”指代《诗经》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 清 姚鼐 《<敦拙堂诗集>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义者,莫如 杜子美 。”参见“ 三百篇 ”。
苏轼名句,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