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荀子·礼论》
解释:天能产生万物,却不能治理它;地能养育人,却不能治理人;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,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,然后才能各得其位。
原文摘要:
之继之,博之浅之,益之损之,类之尽之,盛之美之,使本末终始,莫不顺比,足以为万世则,则是礼也。非顺孰修为之君子,莫之能知也。故曰:性者、本始材朴也;伪者、文理隆盛也。无性则伪之无所加,无伪则性不能自美。性伪合,然后成圣人之名,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。故曰: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性伪合而天下治。天能生物,不能辨物也,地能载人,不能治人也;宇中万物生人之属,待圣人然后分也。诗曰:“怀柔百神,及河乔岳。”此之谓也。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故事死如生,事亡如存,终始一也。始卒,沐浴、鬠体、饭唅,象生执也。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,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。充耳而设瑱,饭以生稻,唅以槁骨,反生术矣。设亵衣,袭三称,缙绅而无钩带矣。设掩面儇目,鬠而不冠笄矣。书其名,置
(1).分辨事物的种类,辨别事物的情况。《易·同人》:“君子以类族辨物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,使自相同不间杂也。” 高亨 注:“君子观此卦象及卦名,从而运用其明察,分析事物之种类,辨别事物之情况。” 清 曾国藩 《<朱慎甫遗书>序》:“ 嘉 道 之际,学者承 乾隆 季年之流风,袭为一种破碎之学,辨物析名,梳文櫛字,刺经典一二字解説,或至数千万言,繁称杂引,游衍而不得所归。”
(2).将货物分门别类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:“以陈肆辨物而平市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﹝辨物﹞盖别异众物,使以类相从。”
治理万物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天能生物,不能辨物也。”
(1).统治他人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於人。” 宋 曾巩 《思政堂记》:“正己而治人,故谓之政。” 王闿运 《<老子注>序》:“观其词意,务欲胜民、久国、治人、用道。”
(2).指治理国家的人才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有治人,无治法……故法不能独立,类不能自行。” 宋 秦观 《任臣上》:“ 李石 当国,荐弟 福 可任治人,繇监察御史为户部侍郎。” 清 黄宗羲 《明夷待访录·原法》:“有治法而后有治人。”
荀子名句,荀子·礼论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