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太平御览·文部·卷六》
解释:自己聪明智慧,要保持愚笨的样子
原文摘要:
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,见欹器焉。(欹,倾。)孔子问於守庙者,曰:"此何器也?"对曰:"宥坐之器。"子曰:"吾闻宥坐之器,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,明君以为至诫,常置於座侧也。"子路进曰:"敢问持满有道乎?"子曰:"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;功被天下,守之以让;勇力振世,守之以怯;富有四海,守之以谦。"后之君子,感诫之至,追而作铭。扬子《法言》曰:或问铭,曰:"铭哉,铭哉,有意於慎也。"《文心雕龙》曰:昔轩辕帝刻舆以弼违,大禹勒笋虡以招谏;成汤盘盂,著日新之规;武王户席,题必诫之训;周公慎言於金人,仲尼革
亦作“ 聪明叡知 ”。亦作“ 聪明睿知 ”。聪颖明智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古之聪明叡知,神武而不杀者夫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唯天下之至圣,为能聪明睿知,足以有临也。”《孔子家语·三恕》:“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。” 宋 朱熹 《<大学章句>序》:“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於其间,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。”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辛部第十一章:“则全地聪明睿智之士,日尽其心思才力以思创新。”亦省作“ 聪睿 ”、“ 聪叡 ”。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十反·太尉掾汝南范滂》:“太尉掾 汝南 范滂 孟博 ,天资聪叡,辩於持论。”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材理》:“虽明包众理,不以尚人;聪叡资给,不以先人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印度总述》:“然而国重聪叡,俗贵高明。”《清史稿·宣宗纪一》:“皇次子 智亲王 仁孝聪睿,英武端醇。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十一章:“这个富有才华的聪睿的人,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”
李昉、李穆、徐铉名句,太平御览·文部·卷六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