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爱李太白,身是酒星魄。
口吐天上文,迹作人间客。
磥砢千丈林,澄澈万寻碧。
醉中草乐府,十幅笔一息。
召见承明庐,天子亲赐食。
醉曾吐御床,傲几触天泽。
权臣妒逸才,心如斗筲窄。
失恩出内署,海岳甘自适。
刺谒戴接幂,赴宴著縠屐。
诸侯百步迎,明君九天忆。
竟遭腐胁疾,醉魄归八极。
大鹏不可笼,大椿不可植。
蓬壶不可见,姑射不可识。
五岳为辞锋,四溟作胸臆。
惜哉千万年,此俊不可得。
谓文章、议论锐利如有锋芒。《宋书·袁淑传》:“罄笔端之用,展辞锋之鋭。” 唐 李白 《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》:“翰林客卿,挥辞锋以战胜。” 宋 司马光 《送导江李主簿君俞》诗:“学海无涯富,辞锋一战勋。” 明 唐顺之 《与季彭山书》:“剖破传注专门之学,辞锋所向,决古人所未决之疑,而开今人所不敢开之口。” 周立波 《山那面人家》:“他咬字道白,先从解放前后国内的形势谈起,慢慢吞吞地,带着不少的术语,把辞锋转到了国际形势。”
亦作“ 四冥 ”。1.四海,四方之海。 三国 魏 阮籍 《答伏义书》:“四冥之深,幽鳞不能测其底。”《文选·张协<杂诗>之十》:“云根临八极,雨足洒四溟。” 李善 注:“四溟,四海也。” 唐 秦韬玉 《问古》诗:“深作四溟何浩渺,高为五岳太峥嶸。”《宋史·乐志十一》:“四溟广矣,八紘是纪。”
(2).指全国、天下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“ 周王 驥迹,实穷四溟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》:“车轨共文,四溟同宅。” 唐 施肩吾 《海边远望诗》:“扶桑枝边红皎皎,天鸡一声四溟晓。”
[thought;one's feeling] 内心深处的想法
直抒胸臆
详细解释(1).胸部;躯干的一部分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屯之旅》:“双鳧俱飞,欲归稻食,经涉萑泽,为矢所射,伤我胸臆。” 唐 韩愈 《上张仆射第二书》:“凡五藏之繫络甚微,坐立必悬垂於胸臆之间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献花寺僧》:“我毒罹此患,胸臆必有物为祟,逝后剖去殮我。” 陈翔鹤 《西风吹到了枕边》:“我一面将头垂到了胸臆,一人不住脚的在地面上盘旋,默想,计较着。”
(2).内心;心中所藏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推於御也,齐辑乎轡衔之际,而急缓乎脣吻之和,正度乎胸臆之中,而执节乎掌握之间。” 唐 杜甫 《别赞上人》诗:“异县逢旧友,初忻写胸臆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四围山色中,一鞭残照里,遍人间烦恼填胸臆,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?” 清 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三:“其説不袭陈言,发自胸臆,虽不免附会穿凿,然不可谓无见者,亦奇书也。” 臧克家 《京华练笔三十年》:“我将读古诗,读新诗的一些想法和看法,直抒胸臆地说出来。”
(3).胸襟和气度。 唐 黄滔 《祭宋员外》:“德木千寻,人材八尺,夐云鹤於风裁,濊陂湖於胸臆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寄赠胡先生》诗:“先生天下豪杰魁,胸臆广博天所开。” 宋 张载 《经学理窟·诗书》:“《尚书》难看,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,只欲解义则无难也。” 元 杨显之 《潇湘雨》第一折:“则他这胸臆捲 江 淮 ,寳剑辉星斗,是俺那父亲匹配下鸞交凤友。”
(4).犹己断;亦指臆测。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书志》:“斯则自我作古,出乎胸臆,求诸歷代不过一二者焉。”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二:“知州某性褊急,数以胸臆决事,不当。”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真君驱邪》:“冥府崇阶,神明贵胄,如何不行正直,作横宣婬,等閒妄逞胸臆。”
皮日休名句,七爱诗李翰林(白)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