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池有逸人,过我谈我理。
自谓出嚣尘,知足更知止。
高标拂烟云,雅志在山水。
既作陶渊明,且慕赤松子。
我方闻绪余,固已生欢喜。
正欲叩渊源,独恨未暇耳。
忽云桐柏山,此去甚密迩。
拟一往其间,寻真访遗址。
不久便可还,毕此玄妙旨。
一去寂无音,逢人问行李。
人言不复来,征车已西指。
反把游山屐,去踏长安市。
似闻稍留连,尚稽归故里。
未免傍人门,乞怜应忍耻。
纵使得美官,所丧亦多矣。
嗟哉人学仙,如君能有几。
冥鸿合高翔,不谓事乃尔。
徒有懒窝名,却入旋窝里。
始知听空言,未若观素履。
意者天爱君,要君行处是。
虑或成沈迷,败道自此始。
聊复小挠之,欲其全暮齿。
庶发坚固心,永无尘念起。
(1).博洽多闻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今礼崩乐坏,朕甚閔焉。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,咸荐诸朝。”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杂录》引 宋 咸淳 六年二月一日诏书:“今天下方闻之士,素所藴抱,有志当世。” 康有为 《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》:“其博学方闻之士,文章尔雅,援引今故,间徵子纬,旁及异域,则以为犯功令而黜落之。”
(2).指博洽多闻之士。 黄人 《<清文汇>序》:“虽网罗未广,疏漏正多,尚有俟海内方闻,俛为增益。”
(3).见“ 方闻科 ”。
(1).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。借指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之外所剩余者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道之真以治身,其绪餘以为国家,其土苴以治天下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 司马 、 李 云:绪者,残也,谓残餘也。” 宋 洪迈 《夷坚丙志·河北道士》:“门人数十,皆得其绪餘。” 明 刘元卿 《贤奕编·仙释》:“羽人方士,借其名以自重,而实不能知其説,于是就佛经脚根下窃其绪餘,作诸经懺。” 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三篇四:“这是些艺术,门外的人只凭着耳食的绪余是不能够形容尽致也。”
(2).后代。《梁书·王亮传》:“尚书左丞臣 范縝 ,衣冠绪餘。”《北齐书·段孝言传》:“ 孝言 本以勋戚绪餘,致位通显,至此便骄奢放逸,无所畏惮。”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 狐 赵 绪餘,降成皁隶。”
吴芾名句,寄季元集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