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哲良罕遇,遇君辄思齐。挺生著天爵,自可析人珪。
河洛初沸腾,方期扫虹霓。时命竟未合,安能亲鼓鼙。
从此罢飞凫,投簪辞割鸡。驱车适南土,忠孝两不暌。
庐岳镇江介,于焉惬林栖。入门披彩服,出谷杖红藜。
隐令旧闾里,而今复成跻。郑公解簪绂,华萼曜松溪。
贤哉苟征君,灭迹为圃畦。顾已成非薄,忝兹忘筌蹄。
相观对绿樽,逸思凌丹梯。道泰我长往,时清君勿迷。
王孙且无归,芳草正萋萋。
征士的尊称。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:“友人劝其仕, 宪 亦不拒之,暂到京师而还,竟无所就。年四十八终,天下号曰徵君。” 晋 皇甫谧 《高士传·韩康》:“亭长以 韩徵君 当过,方发人、牛修道桥。” 五代 张观 《过衡山赠廖处士》诗:“未向 漆园 为傲吏,定应明代作徵君。” 清 戴名世 《李烈妇传》:“其曾大父曰 钟元 ,在 明 天启 、 崇禎 间,以气节名於时,屡被徵召不出,天下所称 孙徵君 者也。”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·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》:“ 中国 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,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。一被聘,即谓之征君。”参见“ 徵士 ”。
[destroy the evidence;erase the traces of one's crime] 消灭做坏事的痕迹
消赃灭迹
详细解释亦作“ 灭跡 ”。1.消灭痕迹或踪迹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 苏秦 恐君之知之,故多割 楚 以灭迹也。”旧题 汉 李陵 《答苏武书》:“然犹斩将搴旗,追奔逐北,灭跡扫尘,斩其梟帅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家诫》:“或偶知其私事,与同则可,不同则彼恐事泄,思害人以灭迹也。”
(2).从世俗社会中消失行迹。谓退隐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潜志赋》:“退隐身以灭迹,进出世而取荣。” 明 高启 《树屋佣赞》:“当是时, 申屠子龙 灭迹 芒 碭 之间,以树为屋,自同佣人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哭杨主事廷枢》诗:“灭跡遂躬耕,犹为义声唱。”
(3).犹绝迹。 陈毅 《初游青岛》诗:“一切寄生虫,灭迹不待言。”
见“ 灭迹 ”。
种蔬菜、花果的园畦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见一丈人,方将为圃畦。” 唐 元结 《游潓泉示泉上学者》诗:“筑塘列圃畦,引流灌时蔬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见远亭》诗:“圃畦花气合,田径烧痕斑。”
吴筠名句,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