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馀客秦雍,处俗失大方。
眼前纷朋游,外同异中肠。
最得张子晚,一见合柔刚。
拜我十年兄,本非以其长。
直缘父兄旧,及此三纪强。
子之先大夫,畴昔粹馀杭。
予时以童子,进谒升公堂。
仲兄齿予亚,同学隶州庠。
行联坐接席,无异彼雁行。
此时君尚孩,纵记今亦忘。
去住忽南北,中间异行藏。
后予与君兄,乡贡入帝乡。
见面初惊疑,偕问徐乃详。
同年忝进士,兹复同省郎。
伊予论契好,始见今发苍。
昨君解下邽,东去随荐章。
归来妇翁家,春风到秋霜。
予居幸对舍,有酒呼隔墙。
往还兴颇熟,间外绝毫芒。
乘月步横桥,观渔立回塘。
诗句迭唱酬,稍稍积巾箱。
自许先功名,知我尚激昂。
放言遗形骸,不以我为狂。
古称管鲍交,千载窃相望。
辞我复云东,坐不安吾床。
汴水日向落,更久不可航。
甬东抛田园,不治久欲荒。
急省江南兄,数事皆不遑。
殷勤挽征袖,强留尽一觞。
何以将别意,时菊有清香。
(1) [befor one's eyes]∶眼睛前面
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
(2) [at present;under one's nose;at the moment]∶目前,当前或面临
眼前的问题
详细解释(1).眼睛面前;跟前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和左丞庾杲之病》:“待漏终不溢,嚣喧满眼前。” 唐 杜甫 《草堂》诗:“眼前列杻械,背后吹笙竽。” 宋 朱淑真 《题四并楼》诗:“眼前此乐难兼得,许我登临载酒行。” 巴金 《灭亡》第四章:“一个美丽的前程出现在他底眼前。”
(2).目下;现时。 宋 苏轼 《次韵参寥寄少游》:“巖栖木石已皤然,交旧何人慰眼前。”《警世通言·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“世人只知眼前贵贱,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。” 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随笔·家礼一》:“如今须考定人人眼前可行方好。” 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四十:“各人暂时不杀自己的长官,而相约互杀各人的长官--以免眼前吃亏。”
见“ 朋游 ”。
亦作“ 朋游 ”。1.朋友交往。《后汉书·朱穆传论》:“ 朱穆 见比周伤义,偏党毁俗,志抑朋游之私,遂著《絶交》之论。” 南朝 陈 周弘让 《与徐陵荐方圆书》:“与吾朋游,积有年岁。”
(2).朋友。 唐 杜审言 《赠苏味道》诗:“舆驾还京邑,朋游满帝畿。” 宋 曾巩 《和贡甫送元考元考不至》:“朋游所欣附,争欲致绸繆。” 清 朱彝尊 《折桂令》曲:“归去来休,闲把君恩,説与朋游。”
(1). 战国 时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辩论题,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。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,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,为小同异;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,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,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,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,此为大同异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﹝ 惠施 曰﹞大同而与小同异,此之谓小同异;万物毕同毕异,此之谓大同异。” 成玄英 疏:“物情分别,见有同异,此小同异也。死生交谢,寒暑递迁,形性不同,体理无异,此大同异也。”参见“ 坚白同异 ”。
(2).相同与不同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夫礼者,所以定亲疏、决嫌疑、别同异、明是非也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音辞》:“后有 扬雄 著《方言》,其言大备,然皆考名物之同异,不显声读之是非也。”
(3).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;同于己与不同于己。 宋 苏轼 《谢苏自之惠酒》诗:“不如同异两俱冥,得鹿亡羊等嬉戏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此辈结党营私,朋求进取,以同异为爱恶,以爱恶为是非。”
(4).谓差异,不同。《新唐书·张行成传》:“尝侍宴,帝语 山东 及 关中 人,意有同异。 行成 曰:‘天子四海为家,不容以东西为限,是示人以隘矣。’帝称善。” 宋 赵与时 《宾退录》卷三:“盖 晋 史凡十八家,而 唐 人修书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,岂无同异耶?”
(5).异议。亦指立异议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涣传》“父 滂 ,为 汉 司徒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宏 《汉纪》:“当权宠之盛,或以同异致祸, 滂 独中立於朝,故爱憎不及焉。”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“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,后……致疑隟” 刘孝标 注引《晋安帝纪》:“卿何妄生同异,疑误朝野。”《晋书·王彬传》:“ 江州 当人强盛时,能立同异,此非常人所及。”《南齐书·徐孝嗣传》:“ 孝嗣 文人不显同异,名位虽大,故得未及祸。”
(6).引申指有异志,叛乱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 谢晦 数从征伐,颇识机变,若有同异,必此人也。”《南齐书·萧颖胄传》:“时军旅之际,人情未安…… 张炽 从絳衫左右三十餘人,入 千秋门 ,城内惊恐,疑有同异。”
(7).指异于己的观点、见解。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中·王元感》:“ 李宪 等本章句家,见 元感 詆先儒同异,不懌,数沮詰其言。 元感 缘罅申释,竟不詘。”
犹内心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送应氏》诗:“爱至望苦深,岂不愧中肠。” 唐 元稹 《春月》诗:“四邻非旧识,无以话中肠。” 宋 秦观 《幽眠》诗:“忽忽竟何就,念之动中肠。” 清 陈梦雷 《寄答李厚庵百韵》:“顾念天性恩,沉痛迫中肠。”
强至名句,送张升甫三十韵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