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雨三家市,黄门卜此居。
著书千纸在,祠宇几掾疏。
潮汐成今古,牛羊有里墟。
举兵鉏逆节,风烈照无馀。
(1).叛逆的念头或行为。《管子·势》:“逆节萌生,天地未形,先为之政,其事乃不成。” 尹知章 注:“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。”《隋书·地理志下》:“其人性并轻悍,易兴逆节。” 清 侯方域 《颜真卿论》:“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,然其逆节已著矣。”
(2).指违背lun{1-1}理的行为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逆节萌生。” 韦昭 注:“害杀忠正,故为逆节。”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魏节乳母》:“岂可利赏畏诛之故,废正义而行逆节哉!”
(3).犹叛逆。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今 彭宠 反畔, 张丰 逆节,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,以时灭之。”《新唐书·外戚传·武三思》:“ 睿宗 立,以父子皆逆节,斲棺暴尸,夷其墓。” 清 龚炜 《巢林笔谈续编·六朝名教颓陵》:“ 晋 王敦 、 桓温 ,叛臣也,而《世説》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,称 温 为 桓公 , 六朝 名教頽陵,恬不以逆节为异。”
(4).指叛逆者。 三国 魏 潘勗 《册魏公九锡文》:“揜讨逆节,折衝四海。”《宋书·沉文秀传》:“凡诸逆节,亲为戎首,一不加罪, 文炳 所具。” 唐 杜甫 《咏怀》之一:“胡雏逼神器,逆节同所归。” 仇兆鳌 注:“逆节,指附贼者。”
(5).违背法度。《汉书·广川惠王刘越传》:“凡杀无辜十六人,至一家母子三人。逆节絶理。”
(6). 陕西 临潼 风俗。重阳节登 骊山 ,饮茱萸酒,亲友互赠枣糕,名曰“逆节”。参阅《陕西通志·风俗》。
(1).风猛烈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迅雷风烈必变。”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温水》:“鉦鼓大作,虎士电怒,风烈火扬,城摧众陷。”
(2).风教德业。 汉 司马相如 《子虚赋》:“﹝ 齐王 ﹞问 楚 地之有无者,愿闻大国之风烈,先生之餘论也。” 宋 司马光 《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》:“﹝ 钦之 ﹞知 和州 ,声振天下。呜呼!得非承其祖之风烈邪!” 清 郑燮 《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·书后又一纸》:“后代有 齐国 ,亦无一达人。惟 田横 之卒,五百人从之,斯不愧祖宗风烈。”
(3).风操;风范。《新唐书·张九龄传》:“ 建中 元年, 德宗 贤其风烈,復赠司徒。” 宋 洪迈 《容斋三笔·张咏传》:“公风烈如此,而不至於宰相,然有 忠定 之才,而无宰相之位,於公何损?” 明 李东阳 《裕远庵记》:“盖是墓也,有节妇之风烈,封君之矩范。” 清 戴名世 《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》:“﹝ 翟义 、 李敬业 ﹞身虽已残,家虽已破,甘心屠刳而不悔,而其风烈犹有以耸动英雄豪杰之心。”
(4).犹风尚。《隋书·地理志中》:“今此数郡,其人尚多好儒学,性质直怀义,有古之风烈矣。” 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四:“先王之制作,古人之风烈,悉入 金 营。” 章炳麟 《复仇是非论》:“吾土 孔子 为圣之时,后生染其风烈,虽奋力抵拒者,只排其阶级礼教之谈。”
鲁晦之名句,次唐彦猷愿亭林韻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