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身不挂寸丝,单明一色边事。
要知结角罗纹,径问床分枕子。
(1).全身;浑身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下》:“仙人见於 罗浮山 小石楼,长三丈所,通身洁白,衣服楚丽。” 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辞婚》:“听了使君之言,不觉通身汗下。” 曹禺 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她通身黑色。旗袍镶着银灰色的花边。”
(2).整个物体。《北史·穆观传》:“ 明元 亲临其丧,悲动左右,赐以通身隐起金饰棺。” 张洁 《尾灯》:“那个暖水瓶通身雪白,上面还画了一枝蓝色的水仙。”
(3).完全,全部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三回:“合那刑房 张瑞风 明铺夜盖的皮缠,敢是那刑房不进去,就合那禁子们鬼混,通身不成道理!”
(1).单色;一种颜色。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一色成体谓之醇,白黑杂合谓之駮。” 北周 庾信 《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》:“落花与芝盖同飞,杨柳共春旗一色。” 宋 欧阳修 《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》诗:“明月浄松林,千峰同一色。” 峻青 《烟墩》:“你站立墩上,凭堞远眺,俯瞰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沧海,遥瞻那峰峦千里岚气迷蒙的群山。”
(2).一种;一类。《唐六典·户部尚书·金部郎中》:“ 开元 二十年敕,以为﹝俸食﹞名目虽多,料数先定,既烦案牘,因此生姦,自今以后,合为一色,都以月俸为名。” 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极谏》:“望请命妇会於别殿;九部乐从东门入;散乐一色,伏望停省。”
(3).谓全部一样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种红蓝花梔子》“粱米第一,粟米第二”原注:“必用一色纯米,勿使有杂。” 金 元好问 《雪岩》诗:“贞松劲柏四时春,霽月光风一色新。” 郁达夫 《迟桂花》:“这沉静清彻的声气,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。”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土改时,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,一色的青瓦。”
(1).边防事务。《后汉书·窦固传》:“帝欲遵 武帝 故事,击 匈奴 ,通 西域 ,以 固 明习边事,十五年冬,拜为奉车都尉。” 唐 贾岛 《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》诗:“走马从边事,新恩受外臺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南省试策四》:“边之患,非边能为患也。患在任边事者,因循而不知变计,畏缩而不敢奋发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:“ 唐德宗 生气说, 柳浑 书生,不懂边事,你怎么也这样说。”
(2).边境上的战事或争端。 唐 羊士谔 《贺州宴行营回将》诗:“元戎坐镇无边事,遣向营中偃画旗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六:“至 建炎 初,以军兴道梗,始有三年之限,后有特许从便赴闕,犹降旨云:‘候边事寧息日依旧。’然遂不復举行矣。” 明 沉周 《石田杂记》:“ 威宁伯 王公 悦 在 大同 ,见边事渐生,醖祸未测,情悰不懌。”
释绍昙名句,禅房十事纸被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