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作坐隐辞,客来问我坐隐方。
开门进客还复坐,为客历落言其详。
隐朝市,我不能冲尘冒暑走遑遑。
隐江湖,我不能披蓑戴笠操舟航。
隐山林,山林白书行虎狼。
隐田里,田里赤立无资粮。
穷观六合内,投隐几无乡。
是以古来人,失路多猖狂。
或隐伶官侠客,或隐药肆僧房。
或为君平隐卖卜,或称陶朱隐行商。
虽能逃世网,於事未为良。
况我能携一身隐,二亲白发垂高堂。
神仙拔宅古亦有,无翼不得高飞飏。
不然少自屈,归去隐耕桑。
随傭竭作无一夫力,买田筑室又乏千金装。
僮奴揶揄亲友弃,往往人厄非天殃。
悲来俯仰寻隐处,欲亲书册依杯觞。
引酒未一酌,狂风郁律冲肝肠。
读书未一卷,噫呜感慨泪浪浪。
酒能触人生愤激,书能览古知兴亡。
非徒不足充隐具,反缘二物来自伐。
覆杯掩卷且默坐,气定始觉如平常。
因思世上百千事,是非荣辱俱可忘。
杨朱墨翟悲泣两无益,伯夷叔齐浪死埋首阳。
不如随缘委运祗块坐,冥心径往游黄唐。
不论辨,不忧弹射相摧伤。
不还往,不忧风露沾衣裳。
人生衣食分已定,登途役役空自忙。
不见啄木鸟,终朝一饱如不偿。
不见守蓍龟,穷年引息泥中藏。
目前伸屈君莫问,此鸟孰兴龟年长。
坐叹自笑客亦叹,烟□暗室生天光。
(1).谓考定才能品德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凡官民材,必先论之,论辨,然后使之。” 郑玄 注:“论,谓考其德行道艺;辨,谓考问得其定也。”
(2).议论辩驳。辨,通“ 辩 ”。《后汉书·荀悦传》:“辞约事详,论辨多美。”《元史·巎巎传》:“其遇事英发,掀髯论辨,法家拂士不能过之。” 郭沫若 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附录《追论及补遗》九:“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,他的论辨自然并未能成为定论。”
(3).文体的一种。今称论说文。辨,通“ 辩 ”。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体别》:“论辨理绎,能在释结,失在流宕。” 清 姚鼐 《古文辞类纂·序目》:“论辨类者,盖原於古之诸子,各以所学著书詔后世。”
(1).损伤;挫伤。 汉 蔡邕 《伤故栗赋》:“适祸贼之灾人,嗟夭折以摧伤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邢太保有鹤折翼以诗伤之》:“不为摧伤改性灵,静中犹见好仪形。” 清 方苞 《书<儒林传>后》:“ 汉 兴七十餘年,自天子公卿皆不悦儒术,而诸老师尚守遗经,其并出於 武帝 之世者,皆 秦 汉 间摧伤摈弃而不肯自贬其所学者也。” 胡汉民 《民报之六大主义》:“今之僉人动言我民族歷史无有民权之习惯,以是而摧伤爱国志士之气。”
(2).谓伤痛之极。 晋 潘岳 《寡妇赋》:“思缠緜以瞀乱兮,心摧伤以愴惻。”《隶释·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》:“民失慈父,四海之内,莫匪摧伤。” 朱祖谋 《<半塘定稿>序》:“此予所由摧伤感欷而不能自已也。”
戴表元名句,赋意未畅复拾前韵之余者作广坐隐辞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