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阳双峡插天峻,青壁巉巉万馀仞。
此中灵秀众所知,草书独有怀素奇。
怀素身长五尺四,嚼汤诵咒吁可畏。
铜瓶锡杖倚闲庭,斑管秋毫多逸意。
或粉壁,或彩笺,蒲葵绢素何相鲜。
忽作风驰如电掣,更点飞花兼散雪。
寒猿饮水撼枯藤,壮士拔山伸劲铁。
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,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。
二公绝艺人所惜,怀素传之得真迹。
峥嵘蹙出海上山,突兀状成湖畔石。
一纵又一横,一欹又一倾。
临江不羡飞帆势,下笔长为骤雨声。
我牧此州喜相识,又见草书多慧力。
怀素怀素不可得,开卷临池转相忆。
[a monk's cane] 佛家语。僧人所持的手杖。杖头有锡环,振时作锡锡声。也称“禅杖”、“声杖”、“鸣杖”
芒鞋腾雾出,锡杖拨云归。——《梼杌闲评——明珠缘》
详细解释僧人所持的禅杖。其制:杖头有一铁卷,中段用木,下安铁纂,振时作声。梵名隙弃罗(Khakkhara),取锡锡作声为义。《得道梯橙锡杖经》:“是锡杖者,名为智杖,亦名德杖。” 晋 竺僧度 《答杨苕华书》:“且披袈裟,振锡杖,饮清流,咏波若,虽王公之服,八珍之膳,鏗鏘之声,煒曄之色,不与易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》诗:“仙山不属分符客,一任凌空锡杖飞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有老僧衣红袈裟,一手托鉢,一手振锡杖。”
毛笔。以斑竹为杆,故称斑管。 唐 《怀素上人草书歌》:“铜瓶锡杖倚閒庭,斑管秋毫多逸意。” 元 白朴 《阳春曲·题情》曲:“轻拈斑管书心事,细摺银笺写恨词。” 明 李日华 《南西厢·尺素缄愁》:“书已写完,无可表意,聊奉汗衫一领……斑管一枝。”
王邕页名句,怀素上人草书歌(一本作王邕诗,今从统签另编)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