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随园诗话·卷三》
解释:如果读懂书的要义,精神就会首先领悟;如果像宋人杨时那样做到程门立雪,尊敬师长,治世之道即可以广传天下。
原文摘要:
岂非爱才之报乎?五十三蒋用庵侍御罢官后,与姚云岫观察同修《南巡盛典》。《过随园咏菊》云:“名花自向闲中老,浮世原宜淡处看。”后姚为广西巡抚,寄信来犹吟及之。五十四余年二十三,馆今相国稽公家,教其幼子承谦。今四十三年矣。承谦官侍读,行走上书房,假满赴都,过随园,赠云:“万事由来夙有缘,七龄问字记当年。读书好处心先觉,立雪深时道已传。每盼凤巢阿阁上,果摩麟顶绛帷前。德门善庆知无限,伫见骊珠颗颗圆。”余附书相国云:“当日七龄公子,为问字之佳儿;此时白发词臣,作青宫之师傅。能无对之欣然,思之黯然也乎?”五十五千古善言诗者,莫如虞舜。教夔典乐曰:“诗言志。”言诗之必本乎性情也。曰:“歌永言。”言歌之不离乎本旨也。曰:“声依永。”言声韵
犹居心、存心。 唐 柳宗元 《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》:“太尉自有难在军中,其处心未尝亏侧,其蒞事无一不可纪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谢执政启》:“上同一德,而以宽裕处心;旁烛万情,而以平均待物。” 明 文徵明 《朱秋厓像赞》:“虽齐政或过乎严,而处心一出於正。”
袁枚名句,随园诗话·卷三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