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寺隐秋山,登攀度林樾。悠然青莲界,此地尘境绝。
机闲任昼昏,虑澹知生灭。微吹递遥泉,疏松对残月。
庭虚露华缀,池净荷香发。心悟形未留,迟迟履归辙。
岁月人间促,烟霞此地多。殷勤竹林寺,更得几回过。
第二百七十六卷
即青莲宇。 唐 朱宿 《宿慧山寺》诗:“悠然青莲界,此地尘境絶。”参见“ 青莲宇 ”。
这里,这个地方。 唐 骆宾王 《于易水送人》诗:“此地别 燕丹 ,壮士髮衝冠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回:“我初到此地,并不曾认得一个人。” 洪深 《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》:“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。”
原为佛教语。佛教以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为六尘,因称现实世界为“尘境”。 唐 司空曙 《寄卫明府》诗:“翠竹黄花皆佛性,莫教尘境误相侵。” 宋 袁褧 《枫窗小牍》卷上:“嘉花名木,类聚区别,幽胜宛若生成,西抵 丽泽 ,不类尘境。” 李广田 《<闻一多选集>序》:“而这样的文字,如不是由所谓‘诗境’拉向‘尘境’,不是在思想上向现实突进了一步,是不可能出现的。”
朱宿名句,宿慧山寺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