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著盐醯助滋味,微加姜桂发精神。
风炉歙钵穷家活,妙诀何曾肯授人。
生姜和肉桂。 汉 刘向 《新序·杂事五》:“夫薑桂因地而生,不因地而辛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事类》:“夫薑桂同地,辛在本性。”后常以“薑桂”比喻人的本性刚直。《宋史·晏敦复传》:“吾终不为身计误国家,况吾薑桂之性,到老愈辣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六:“后以给事中转 建昌道 ,忤总督,直揭部科,可谓薑桂之性,至老不移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惠士陈言》:“或者恐逆鳞之祸烈,而公则鱼水之契方深;或者疑晚岁之气衰,而公则薑桂之性未泯。”
显示精湛(的技术)。《文选·班固<答宾戏>》:“ 和 鹊 发精於鍼石, 研 桑 心计於无垠。” 李善 注:“《左氏传》曰:‘ 晋侯 求医於 秦 , 秦伯 使医 和 视之。’《史记》曰:‘ 扁鹊 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。’”
陆游名句,食荠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