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百战奇略·第五卷·奇战》
解释:大凡战争中所说的用“奇”,指的是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,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。
原文摘要:
凡战,所谓奇者,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也。交战之际,惊前掩后,冲东击西,使敌莫知所备,如此则胜。法曰:“敌虚,则我必为奇。”三国,魏景元四年,诏诸军征蜀,大将军司马宣王指授节度,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于雍州,刺史诸葛绪邀维,令不得归。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,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,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。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,退还。欣等蹑于强川口,大战,维败走。闻雍州已塞道,屯桥头,乃从孔函谷入北道,欲出雍州后。诸葛绪闻之,却还三十里。维入北道三十里,闻绪军却,〔寻〕还,从桥头欲过,绪趣截维,较一日不及。维遂东,还守剑阁。钟会攻维,未能克。艾上言:“今贼摧折,宜遂从阴平由邪径出汉中、德阳亭趣涪,去剑阁西百里,去成都三百里,奇兵冲其腹心。剑
谓趁敌方没有防备时进行袭击。《孙子·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艾传》:“军志有之曰:‘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’今掩其空虚,破之必矣。”亦作“ 攻其不备 ”。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八:“攻其不备,决可克復。” 袁也烈 《“八一”的枪声》:“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就可全歼敌人。”
成语解释其:代词,指敌人。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。攻其无备出处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佚名名句,百战奇略·第五卷·奇战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