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哀一角出荒墟,幽咽穿云作卷舒。
潜气经时闻隐隐,飘风底处散徐徐。
乍惊梦断胶难续,渐引愁来剪莫除。
充耳筝琶容洗听,鸡声不恶较何如。
(1).塞住耳朵。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 郑玄 笺:“充耳,塞耳也。言 卫 之诸臣,颜色褎然,如见塞耳,无闻知也。”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充耳而设瑱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吴士熙授承德郎制》:“昔 有宋 青溪 盗发,比疆连壤,褎如充耳。”
(2).指声音充满耳朵。 许地山 《七宝池上底乡思》:“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;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?”
(3).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,下垂及耳,可以塞耳避听。也叫“瑱”。《诗·卫风·淇奥》:“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。” 毛 传:“充耳谓之瑱;琇莹,美石也。天子玉瑱,诸侯以石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诗经稗疏·小雅》:“充耳者,瑱也,冕之饰也。”
(1).谓不为恶声厉色。《易·遯》:“君子以远小人,不恶而严。” 程颐 传:“远小人之道,若以恶声厉色,适足以致其怨忿,唯在乎矜庄威严,使知敬畏。”
(2).不坏;不错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,大薄 凝之 ;既还 谢 家,意大不説。太傅慰释之曰:‘ 王郎 , 逸少 之子,人身亦不恶,汝何以恨廼尔?’” 唐 白居易 《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》诗:“紫綬相辉应不恶,白鬚同色復何如?” 鲁迅 《野草·死后》:“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,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。”
钱钟书名句,沪西村居闻晓角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