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邪不胜;教而不诛,则奸民不惩。

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邪不胜;教而不诛,则奸民不惩。

出自先秦 荀子《荀子·富国》:

摘自《荀子·富国》

解释:不进行教育而光杀{1*1}人,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;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,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。

原文摘要:
水,亲之欢如父母,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, 无它故焉,忠信、调和、均辨之至也。故国君长民者,欲趋时遂功,则和调累解, 速乎急疾;忠信均辨,说乎庆赏矣;必先修正其在我者,然后徐责其在人者,威乎 刑罚。三德者诚乎上,则下应之如景向,虽欲无明达,得乎哉!书曰:“乃大明服, 惟民其力懋,和而有疾。”此之谓也。故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邪不胜;教而不诛,则奸民不惩;诛而不赏,则勤厉之 民不劝;诛赏而不类,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。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,致忠信以爱 之,尚贤使能以次之,爵服庆赏以申重之,时其事,轻其任,以调齐之,潢然兼覆 之,养长之,如保赤子。若是,故奸邪不作,盗贼不起,而化善者劝勉矣。是何邪? 则其道易,其塞固,其政令一,其防表明。故曰:上一则下一

查看所有荀子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不教而诛

事先不进行教育,就加以惩罚。语本《论语·尧曰》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邪不胜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不教而诛,ze{1~1}民不识劝也。”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现经本署府查明,不忍不教而诛,勒令他们三个月内闭门改过。” mao{1~1}泽{1*1}东 《在中国gong{1*1}产{1*1}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对于其他错误,也是采取这个办法。预先出告示,到期进行整风,不是‘不教而诛’,这是一种小民主的方法。”

成语解释教:教育;诛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不教而诛出处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邪不胜;教而不诛,则奸民不惩。”使用例句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,宽之以期限,动之以厉害,不忍不教而诛。

不胜

不胜 (bùshèng) 受不住,承担不了。胜:承受,经得起 be unequal to;cannot bear (stand) 刑人如恐不胜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驴不胜怒;蹄之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
奸民

奸民 (jiānmín) 乱法犯禁,损公利己的人 a mean fellow; a villain; a scoundrel 奸民多乘机。——《明史》 劾瑞庇奸民。 奸民久系于狱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不惩

(1).不制止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惩其心,覆怨其正。” 毛 传:“女不惩止女之邪心而反怨憎其正。”

(2).不戒惧;不警戒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带长剑兮挟 秦 弓,首身离兮心不惩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惩,创艾也。虽死而心不悔也。”《韩非子·难二》:“夫赏无功ze{1~1}民偷幸而望於上,不诛过ze{1~1}民不惩而易为非,此乱之本也。” 三国 魏 李康 《运命论》:“盖讥 汲黯 之白首於主爵,而不惩 张汤 牛车之祸也。”

荀子名句,荀子·富国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