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颜氏家训·教子篇》
解释: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,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。
原文摘要:
上智不教而成,下愚虽教无益,中庸之人,不教不知也。古者,圣王有胎教之法:怀子三月,出居别宫,目不邪视,耳不妄听,音声滋味,以礼节之。书之玉版,藏诸金匮。生子咳提,师保固明,孝仁礼义,导习之矣。凡庶纵不能尔,当及婴稚,识人颜色,知人喜怒,便加教诲,使为则为,使止则止。比及数岁,可省笞罚。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吾见世间,无教而有爱,每不能然;饮食运为,恣其所欲,宜诫翻奖,应呵反笑,至有识知,谓法当尔。骄慢已习,方复制之,捶挞至死而无威,忿怒日隆而增怨,逮于成长,终为败德。孔子云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”是也。俗谚曰:“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”诚哉斯语!凡人不能教子女者,亦非欲陷其罪恶;但重于呵怒,伤其颜色,不忍楚挞惨其
戒惕谨慎。《东观汉记·樊準传》:“﹝ 準 ﹞明习 汉 家旧事,周密畏慎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:“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” 宋 王禹偁 《求致仕第二表》:“﹝臣﹞虽无功名报国,常以畏慎周身。” 清 龙启瑞 《致曾涤笙侍郎书》:“某此事实出於万不获已,寸心可对天地,质鬼神。若世之所谓谨默畏慎者,难免不以为非,要亦不足听从也。”
谓孝子丁忧哀不灭性。《晋书·王戎传》:“帝谓 刘毅 曰:‘ 和嶠 毁顿过礼,便人忧之。’ 毅 曰:‘ 嶠 虽寝苫食粥,乃生孝耳。’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 王戎 、 和嶠 同时遭大丧,俱以孝称…… 仲雄 曰:‘ 和嶠 虽备礼,神气不损; 王戎 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臣以 和嶠 生孝, 王戎 死孝。’”
颜之推名句,颜氏家训·教子篇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