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世端如木偶人,不须离妄始逢真。
功深夜鼎三时火,候转秋河万里银。
可笑侏儒空饱粟,犹怜痀偻解凝神。
它时应见鞭鸾凤,老去浮藜不夜辰。
经历时世。 唐 刘禹锡 《宿诚禅师山房题赠》诗之二:“视身如传舍,閲世甚东流。” 宋 苏轼 《楼观》诗:“门前古碣卧斜阳,閲世如流事可伤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石言》:“﹝ 端溪 石砚﹞端凝静默,有励俗之守焉;厚重不毁,有閲世之寿焉。” 季羡林 《西谛先生》:“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,阅世未深,尚无世故,正是天不怕,地不怕的时候。”
犹端然。庄重貌。 宋 范成大 《大所后堂南窗负暄》诗:“端如拥褐茅檐下,祗欠乌乌击缶歌。”
亦作“ 木禺人 ”。1.木刻的人像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 孟尝君 将入 秦 ,宾客莫欲其行,諫,不听。 苏代 谓曰:‘今旦 代 从外来,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。木禺人曰:‘天雨,子将败矣。’土禺人曰:‘我生於土,败则归土。今天雨,流子而行,未知所止息也。’今 秦 ,虎狼之国也,而君欲往,如有不得还,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?’ 孟尝君 乃止。”亦省作“ 木偶 ”。 晋 潘岳 《吊孟尝君文》:“志挠於木偶,命悬於狐裘。” 宋 黄庭坚 《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》:“土偶与木偶,未用相贤愚。” 郭澄清 《大刀记》开篇:“岗楼子上的哨兵,穿着军装,荷枪而立,象个木偶。”
(2).形容人无知觉或神情呆滞。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今有詔举将军舍人者,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。今徒取富人子上之,又无智略,如木偶人衣之綺绣耳,将柰之何?” 宋 张齐贤 《洛阳缙绅旧闻记·洛阳染工见冤鬼》:“ 洛阳 贤相坊 染工人姓 李 ……性刚戾,不信佛,若有僧持盂至门者,视僧如木偶人。”亦省作“ 木偶 ”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小二》:“盗十三人,皆吐舌呆立,痴若木偶。”
不用;不必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周党》:“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、 巢父 ,而建号天下; 周 不待 伯夷 、 叔齐 ,而王道以成。” 唐 张志和 《渔父歌》:“青篛笠,緑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《警世通言·万秀娘仇报山亭儿》:“哥哥若到 襄阳府 ,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:“他养着四大盆石榴,两盆夹竹桃,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。”
李弥逊名句,次韵陈君实先生二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