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殿临轩日,和銮返正年。两班文武盛,百辟羽仪全。
霜漏清中禁,风旗拂曙天。门严新勘契,仗入乍承宣。
玉几当红旭,金炉纵碧烟。对扬称法吏,赞引出宫钿。
言动挥毫疾,雍容执簿专。寿山晴叆叇,颢气暖连延。
礼有鸳鸾集,恩无雨露偏。小臣叨备位,歌咏泰阶前。
亦作“ 对敭 ”。 1.古代常语,屡见于金文。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,兼有答谢、颂扬之意。《书·说命下》:“敢对扬天子之休命。” 孔 传:“对,答也。答受美命而称扬之。”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 虎 拜稽首,对扬王休,作 召公 考,天子万寿。” 朱熹 集传:“言 穆公 既受赐,遂答称天子之美命,作 康公 之庙器,而勒策王命之辞以考其成,且祝天子以万寿也。”
(2).转为偏义,谓答谢,报答。 汉 蔡邕 《司空文烈侯杨公碑》:“虔恭夙夜,不敢荒寧,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。”《旧唐书·忠义传上·王义方》:“不能尽忠竭节,对敭王休,策蹇勱駑,祇奉皇眷。”
(3). 唐 宋 以来为官吏除授后谢恩的一种仪式。 宋 宋敏求 《春明退朝录》卷中:“吏部流内銓,每除官,皆云权判。正衙谢,復正谢前殿,引选人谢辞。繇 唐 以来,谓之对扬。”
(4).犹比美。 南朝 梁 锺嵘 《诗品》卷中:“﹝ 魏文帝 ﹞所计百许篇,率皆鄙质如偶语。惟‘西北有高楼’十餘首,殊美赡可玩,始见其工矣。不然,何以銓衡群彦,对扬厥弟者耶?”
(5).面君奏对。《魏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州举茂异,郡贡孝廉,对扬王庭,每年逾众。” 唐 杜甫 《赠李十八秘书别三十韵》:“对敭抚士卒,乾没费仓储。”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:“其奏对君前,当以师老财匱为言。”《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八年》:“平生言论,无所不道,今者对扬,何得乃尔反覆?” 胡三省 注:“对扬,本於 傅説 、 召虎 。对,答也;扬,称也。后人遂以面对敷奏为对扬。”
(6).答问。《<孝经>序》 邢昺 疏引 刘炫 《述义》:“ 炫 谓 孔子 自作《孝经》……假 曾子 之言,以为对扬之体,非 曾子 实有问也。”
(1).古代司法官吏。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法吏无解,既多谬僻,监司不习,无以相断,则法书徒明於帙里,寃魂犹结於狱中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淮东》诗:“法吏逢上意,罗织及婴孩。”
(2).指狱吏。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谁可告愬者。”
(1).赞礼并导引。 唐 郑谷 《入阁书》诗:“对扬称法吏,赞引出宫鈿。” 宋 朱熹 《答吕子约书》:“即其升降馈奠,皆不能知其时节之所宜,虽其赞引之人,亦不闻其告语之声矣。” 元 张光祖 《言行龟鉴·政事门》:“须俟上更衣復坐,以次赞引。”《清史稿·职官志六》:“奉常掌赞引儐导。”
(2).指赞礼并导引的人。《隋书·礼仪志七》:“典謁赞引,流外冗吏,通服之,以縵。”
(3).引导。《管子·小问》“有赞水者” 唐 尹知章 注:“谓赞引渡水者。”
宫中用的花形金质首饰。借指宫女。 唐 郑谷 《入阁》诗:“玉几当红旭,金鑪纵碧烟。对扬称法吏,赞引出宫鈿。”
郑谷名句,入阁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