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月不早出,长林踏青冥。
犬吠主人怒,愧此闾里情。
怪我夜不归,茜袂窥柴荆。
云间与地上,待我两友生。
惊鹊再三起,树端已微明。
白露净原野,始觉丘陵平。
暗蛩方夜绩,孤萤亦宵征。
归来闭户坐,寸田且默耕。
莫赴花月期,免为诗酒萦。
诗人如布谷,聒聒常自名。
受惊的乌鹊。比喻无处栖身的人。语本 三国 魏 曹操 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” 宋 苏轼 《次韵蒋颖叔》:“月明惊鹊未安枝,一棹飘然影自随。” 宋 苏辙 《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》:“得坎浮槎应有命,投林惊鹊且安枝。”
树梢。 晋 陆机 《苦寒行》:“阴云兴巖侧,悲风鸣树端。”
(1).知幽眇之理而收显著之效。《老子》:“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;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,是谓微明。” 河上公 注:“此四事,其道微其效明也。”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起事於无形,而要大功於天下,是谓微明。”
(2).微弱的光亮;稍微明亮。 唐 颜真卿 《登平望桥下作》诗:“近山犹髣髴,远水忽微明。” 宋 秦观 《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》诗:“揽衣视日景,薄阴漏微明。” 鲁迅 《准风月谈·夜颂》:“虽然是夜,但也有明暗。有微明,有昏暗,有伸手不见掌,有漆黑一团糟。”
苏轼名句,和陶赴假江陵夜行郊行步月作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