崤函称地险,襟带壮两京。霜峰直临道,冰河曲绕城。
古木参差影,寒猿断续声。冠盖往来合,风尘朝夕惊。
高谈先马度,伪晓预鸡鸣。弃繻怀远志,封泥负壮情。
别有真人气,安知名不名。
亦作“ 崤崡 ”。 崤山 和 函谷 。自古为险要的关隘。 函谷 东起 崤山 ,故以并称。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左有 崤 函 重险, 桃林 之塞。” 宋 孙奕 《履斋示儿编·字说·集字一》:“ 殽 ,山名; 函 ,谷名。或作 崤 崡 。”京剧《平王纳媳斩伍奢》:“望云峦和雾岭羊肠曲险,想这里必定是古戍 崤 函 。”
(1).大地险阻;地面险阻。《易·坎》:“《彖》曰:天险,不可升也;地险,山川丘陵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地以山川丘陵而为险也。”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地险俗殊,民望絶塞,以为分外,其日久矣。” 清 黄景仁 《邓家坟写望》诗:“方今万里一,地险安足论!”
(2).指险要之地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汾水》:“上戴山阜,下临絶涧,俗谓之为‘ 鲁般桥 ’,盖通古之津隘矣,亦在今之地险也。” 唐 李商隐 《南朝》诗:“地险悠悠天险长, 金陵 王气应瑶光。” 清 黄遵宪 《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肃公祠》诗:“天骄横肆地险失,坐令蚍蚁咸无援。”
(1).衣襟和腰带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 邕 性篤孝,母常滞病三年, 邕 自非寒暑节变,未尝解襟带,不寝寐者七旬。”
(2).谓山川屏障环绕,如襟似带。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。 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苟民志之不谅,何云巖险与襟带。” 唐 杨炯 《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 三秦 六辅之奥区,五岳四瀆之襟带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定鼎说》:“闻之正位居体者,以中夏为喉舌,不以关陲为襟带也。”
(3).比喻切于实用,不可暂离之物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夫《尔雅》者, 孔 徒之所纂,而《诗》《书》之襟带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》:“吾愿子以《诗》《礼》为冠屨,以《春秋》为襟带,以图史为佩服,琅乎璆璜衝牙之响发焉。”
(4).比喻贴近之处。 宋 袁褧 《枫窗小牍》卷上:“余少长 大梁 ,豢养於保抱之手,即 淮 泗 之间,近在襟带,未尝眼见身到。” 清 唐甄 《潜书·非文》:“古之善言者,根於心,矢於口,徵於事,博於典,书於策简,采色焜燿。以此言道,道在襟带;以此述功,功在耳目。”
(5).拱卫;控制。《魏书·任城王云传》:“时四中郎将兵数寡弱,不足以襟带京师。” 唐 颜真卿 《谢荆南节度使表》:“窃以 荆南 巨镇, 江 汉 上游,右控 巴 蜀 ,左联 吴 越 ,南通五岭,北走上都,寇贼虽平,襟带尤切。” 清 薛福成 《筹洋刍议·藩邦》:“至如 朝鲜 襟带海表,屏障中原,无 朝鲜 则 辽水 东西皆将受警。” 郭沫若 《南京印象》六:“高耸在山头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筑,襟带双江,俯瞰全市。”
(6).代称防卫或监察之事。 汉 蔡邕 《故太尉乔公庙碑》:“ 循王 悝 , 桓帝 同产,以怀逆谋,黜封 癭陶王 。以公长於襟带,拜 鉅鹿 太守。 悝 畏怖明宪,检于静息。”
(1).两个京城;两个首都。指 周 代的 镐京 和 雒邑 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撰征赋》:“窃强 秦 之三辅,陷隆 周 之两京。”
(2).两个京城;两个首都。指 汉 、 唐 的 长安 和 洛阳 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会吟行》:“两京愧佳丽,三都岂能似。” 唐 杜甫 《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》:“今日时清两京道,相逢苦觉人情好。”
(3).两个京城;两个首都。指 宋 代的 开卦府 和 河南府 。《宋史·太宗纪二》:“﹝ 雍熙 三年﹞九月丙寅朔,减两京诸州繫囚流以下一等,杖罪释之。” 宋 梅尧臣 《晚坐北轩望昭亭山》诗:“少客两京间,熟游 嵩 与 华 。”
(4).两个京城;两个首都。指 元 代的 大都 和上都 开平 。 元 周伯琦 《天马行应制作》:“属车岁岁幸两京,八鸞承御壮瞻视。” 元 杨允孚 《滦京杂咏》之十八:“万古龙门镇两京,悬崖飞瀑一般清。”
(5).两个京城;两个首都。指 北京 和 南京 。 清 叶廷琯 《鸥陂渔话·祝京兆书<两京赋>》:“昔在 武昌 人家见 祝京兆 行书 都元敬 《两京赋》,两京者,即 明 之 北京 、 南京 。” 陈毅 《读时下杂文因忆鲁迅为长歌志感》:“ 重庆 有 老蒋 ,两京踞敌伪。”
(6).借指两 汉 。《陈书·儒林传·沉不害》:“故东胶西序,事隆乎 三代 ;环林璧水,业盛於两 京 。” 张舜徽 《广校雠略》卷一:“叙及 三代 ,则移録《尚书》;事涉两 京 ,则称举《史》《汉》。”
李世民名句,入潼关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