簪笏相摩入殿庐,人皆自笑此区区。
岂无只字踰华衮,未必千种胜饭蔬。
君见北山多后倦,谁如东里竟先驱。
追随曳履枌榆社,犹及香山退传无。
冠簪和手版。古代仕宦所用。比喻官员或官职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马宝颂》序:“簪笏成行,貂缨在席。” 唐 杜甫 《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》诗之三:“不愿论簪笏,悠悠沧海情。” 宋 曾季貍 《艇斋诗话》:“ 山谷 ‘简编自襁褓,簪笏到仍昆’,取 退之 联句‘爵勋逮僮隶,簪笏自怀绷’。” 清 方文 《寿姊氏姚夫人六十》诗之二:“簪笏夫家贵, 河 山嫂氏贤。”
亦作“ 相靡 ”。亦作“ 相磨 ”。1.互相摩擦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夫马,陆居则食草饮水,喜则交颈相靡。” 成玄英 疏:“靡,摩也。”《文选·宋玉<高唐赋>》:“砾磥磥而相摩兮,巆震天之礚礚。” 李善 注:“相摩,言水急石流,自相摩礪,声动彻天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答列卿毛介川书》:“今之士大夫,冠缨相摩,踵足相接,一时号为交游者,盖不少矣。”
(2).互相切磋。 宋 苏轼 《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》:“作诗反剑亦何谓,知君欲以诗相磨。” 梁启超 《新民说》第十一节:“夫羣治之进,非一人所能为也,相摩而迁善,相引而弥长。”
指殿旁庐幕,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。 宋 叶梦得 《石林燕语》卷五:“殿庐幕次:三省官为一幕,枢密院为一幕,两省官为一幕,尚书省官为一幕,御史臺为一幕,中司则独设椅子,坐於隔门之内;惟翰林学士与知 开封府 同幕。”《宋史·真宗纪一》:“﹝ 开封 尹、皇太子 赵恒 ﹞殿庐幄次在宰相上,宫僚称臣,皆推让弗受。” 明 高启 《读史·董仲舒》诗:“早奏文章直殿庐, 茂陵 还復访遗书。”
陈傅良名句,和汪仲嘉楼大防二尚书贺郑贵和华文休致韵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