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史记七十列传·吴王濞列传》
解释:憎恶一致,就要互相求助;喜好一致,就应共同努力以达目的;利益一致,就是舍弃性命也在所不辞。
原文摘要:
令,侵夺诸侯之地,徵求滋多,诛罚良善,日以益甚。里语有之,‘舐及米’。吴与胶西,知名诸侯也,一时见察,恐不得安肆矣。吴王身有内病,不能朝请二十馀年,尝患见疑,无以自白,今胁肩累足,犹惧不见释。窃闻大王以爵事有適,所闻诸侯削地,罪不至此,此恐不得削地而已。”王曰:“然,有之。子将柰何?”高曰:“同恶相助,同好相留,同情相成,同欲相趋,同利相死。今吴王自以为与大王同忧,原因时循理,弃躯以除患害於天下,亿亦可乎?”王瞿然骇曰:“寡人何敢如是?今主上虽急,固有死耳,安得不戴?”高曰:“御史大夫晁错,荧惑天子,侵夺诸侯,蔽忠塞贤,朝廷疾怨,诸侯皆有倍畔之意,人事极矣。彗星出,蝗蟲数起,此万世一时,而愁劳圣人之所以起也。故吴王欲内以晁错为讨,外随大
亦作“ 同恶相恤 ”。谓对共同憎恶者,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。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《诗》云:‘岂不怀归,畏此简书。’简书,同恶相恤之谓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诸侯有事,则书之於简,遣使执简以告命。告则须救,故畏而不归也。此简书者,同有所恶则相忧之谓也。”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同恶相助,同好相留……今 吴王 自以为与大王同忧,愿因时循理,弃躯以除患害於天下。”《六韬·发启》:“与人同病相救,同情相成,同恶相助……故无甲兵而胜。”
成语解释指对共同憎恶者,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。亦作“同恶相恤”。同恶相助出处《史记?吴王濞列传》:“同恶相助,同好相留。”挽留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两人见是真仙来度他,不好相留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一回:“吓的 寳玉 站起身来,往外忙走, 黛玉 也不敢相留。”
谓有共同利益,就能舍命相助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同利相死,同情相成。”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同欲相趋,同利相死。”
司马迁名句,史记七十列传·吴王濞列传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