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场里独鹰扬,他日悬知玉作堂。
小试问囚穷两造,徐看载笔擅三长。
得诗遽眩珠玑烂,玩味还疑龄颊香。
风月无穷才不尽,坐须乔木拥千章。
(1).小加试验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子之十三篇,吾尽观之矣,可以小试勒兵乎?” 宋 辛弃疾 《木兰花慢·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》词:“一编书是帝王师。小试去征西。”《负曝闲谈》第十二回:“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,听了心痒难熬,想出去小试其技。” 吴玉章 《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》诗:“事本在人为,经纶权小试。”
(2).旧时太学生、童生应贡举及学政、府县之考试。 宋 陈亮 《上孝宗第三书》:“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,满学之士口语纷然,至腾谤以动朝路,数月而未已。” 明 丘濬 《大学衍义补·清入仕之路》:“《宋史》所谓繆种流传,今日时文之弊,殆类此也。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,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谭诗·以人存诗》:“ 邹 君 春帆 ……工於帖括,屡困小试。”参见“ 小考 ”。
(1).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史载笔,士载言。” 郑玄 注:“笔,谓书具之属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史,谓国史,书録王事者。王若举动,史必书之;王若行往,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。” 南朝 齐 谢朓 《始出尚书省》诗:“趋事辞宫闕,载笔陪旌棨。” 清 张廷璐 《恭和御制秋蒐杂ji{1-1}元韵》:“从知蒐猎关戎政,载笔还须付 马 枚 。”
(2).借指史官。《新唐书·褚遂良传》:“对曰:‘守道不如守官,臣职载笔,君举必书。’” 宋 苏轼 《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》:“卿学世其家,宜居载笔之地;官宿其业,已奏杀青之书。” 章炳麟 《信史上》:“近古之载笔者,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。”
南 北朝 时,韵文称文,散文称笔。后以载笔指史传、制疏、表奏一类文字。《梁书·任昉传》:“ 昉 雅善属文,尤长载笔。” 明 徐贲 《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》诗:“知公能载笔,草檄报边声。” 刘师培 《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》:“然艸野载笔,黑白混淆,优者足补史册之遗,下者转昧是非之实。”
(1). 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、里长、邻长的合称。《魏书·高祖纪下》:“初立党、里、邻三长,安民户籍。”《魏书·食货志》:“ 魏 初不立三长,故民多荫附。”
(2).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。《隋书·艺术传·萧吉》:“《阴阳书》云:‘年命与岁月合德者,必有福庆。’《洪范传》云:‘岁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主王者。’经书并谓三长,应之者,延年福吉。”《隋书·艺术传·萧吉》:“而本命为九元之先,行年为三长之首,并与岁月合德。”
(1).三种长处。《旧唐书·刘子玄传》:“史才须有三长,世无其人,故史才少也。三长,谓才也,学也,识也。” 宋 陆游 《史院书事》诗:“皇祖圣謨高万古,诸贤直笔擅三长。”
(2). 汉 郭笃 、 王宏 、 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“长”字,合称“三长”。 宋 马永易 《实宾录》卷三:“ 郭篤 字 长信 ,与从舅 扶风郡 王宏 字 长文 , 平陶 字 长材 相善,并知名,海内号 太原 有‘三长’焉。”
陈造名句,再用前韵赠高司理共八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