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峤东南穷,连山赴沧海。
章安古州宅,陵谷谅迁改。
前江渺万顷,风雨鱼龙汇。
嗟哉地远绝,仿佛形势在。
忆昨南渡初,云雷震纷叆。
莎洲舣龙舰,白日照金铠。
儿童识汉官,草木被尧彩。
是时元勋谁,成公国上宰。
人心翼宗社,天命安鼎鼐。
那知中原事,惊呼五十载。
丹衷自结发,弹剑气{上山下畾}嵬。
时清忘夙昔,悲歌起衰怠。
举头天门高,狂言小臣罪。
功名故难量,时节亦有待。
临流想前英,奕奕动风采。
渔郎定何心,波间声欸乃。
(1) [God's will;destiny;fate]∶指上天的意志;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
乐夫天命复奚疑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虽曰天命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(2) [law of nature;natural law]∶自然的规律、法则
(3) [natural span of life;one's allotted span]∶人的自然寿命;天年
详细解释(1).上天之意旨;由天主宰的命运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先王有服,恪谨天命。”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天命反侧,何罚何佑?” 唐 韩愈 《争臣论》:“彼二圣一贤者,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?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且人之生也,贫富贵贱,夭寿贤愚,禀性赋分,各自有定,谓之天命,不可改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天命早已安排在那里了,倒不如听命由天的闯着作去。” 徐迟 《狂欢之夜》:“好比太阳一定从东头出,西头下,农民们都相信悲惨的生活是天命,是天理。”
(2).指自然的规律、法则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!” 清 王夫之 《张子正蒙注·诚明》:“是以天之命,物之性,本非志意所与;而能尽其性,则物性尽,天命至,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。”
(3).古以君权为神授,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,谓之天命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 周 德虽衰,天命未改,鼎之轻重,未可问也。” 晋 刘琨 《劝进表》:“臣闻昏明迭用,否泰相济。天命未改,歷数有归。” 唐 韩愈 《请迁玄宗庙议》:“ 太祖 景皇帝 始为 唐公 ,肇基天命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三回:“久闻公之大名,今幸一会。公既知天命,识时务,何故兴无名之兵?”
(4).谓天赋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” 郑玄 注:“天命,谓天所命生人者也,是谓性命。” 明 王守仁 《<大学>问》:“是其一体之仁也,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。是乃根於天命之性,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。”
(5).犹天年。谓人之自然寿命。 汉 枚乘 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今欲极天命之上寿,弊无穷之极乐,究万乘之势,不出反掌之易。”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朕惟耆老之人,髮齿堕落,血气衰微,亦亡暴虐之心,今或罹文法,拘执囹圄,不终天命,朕甚怜之。”《东观汉记·郅恽传》:“ 子张 病将终, 惲 往候之。 子张 视 惲 歔欷不能言。曰:‘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,而痛二父讎不復也。’”
(1).鼎和鼐。古代两种烹饪器具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故昼游乎江湖,夕调乎鼎鼐。” 宋 张邦基 《墨庄漫录》卷七:“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,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,此乃敦耳。”
(2).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。 唐 苏颋 《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》:“鼎鼐递袭,簪缨相望。” 元 汪元亨 《雁儿落过得胜令·归隐》曲:“惭居鼎鼐官,笑领烟霞伴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分任》:“急递盐梅信,飞传鼎鼐家。”参见“ 鼎鼐调和 ”。
孙应时名句,章安镇感事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