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闍梨与佛身同,灌顶难施利济功。
持咒力须资运祚,度人心要似虚空。
东周路踏红尘里,北极门瞻紫气中。
好进梵文沾帝泽,却归天策继真风。
梵语的意译。原为古 印度 帝王即位的仪式。佛教密宗效此法,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,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。灌谓灌持,表示诸佛的护念、慈悲;顶谓头顶,代表佛行的崇高。 唐 法崇 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》:“所谓灌顶者,若初修道者,入真言门先访师主大阿闍梨,建立道塲,求灌顶法,入修三密,愿证瑜伽,犹如世间轮王太子,欲绍王位,以承国祚,用七宝瓶,盛四大海水,灌顶方承王位,故号佛子。” 唐 顾况 《行路难》诗之三:“岂知灌顶有醍醐,能使清凉头不热。”《蒙古源流》卷八:“至 蒙古国 ,与汗灌顶,病立愈,遂兴禪教。”
成就功业。《晏子春秋·问下二》:“ 管仲 ,君之贼者也,知其能足以安国济功,故迎之于 鲁 郊,自御,礼之於庙。”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叔末浇讹,王道陵缺,而犹假仁以效己,凭义以济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“大饗六军及 譙 父老于邑东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《魏书》:“且 武王 载主而 牧野 不陈, 晋襄 墨縗而三帅为俘,应务济功,服其焉害。”
齐己名句,送谭三藏入京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