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姚孝锡《句》,该句一般未成诗或是残句。
(1).作为;行事。《吕氏春秋·士容》:“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,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。” 高诱 注:“节物,事也。行事甚高,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。”
(2).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。 晋 陆机 《拟明月何皎皎》诗:“踟蹰感节物,我行永已久。” 宋 苏舜钦 《秋夕怀南中故人》诗:“向夕依阑念昔游,萧条节物更他州。” 清 吴伟业 《矾清湖》诗:“生还爱节物,高会逢茱萸。” 沉尹默 《五月五日》诗:“节物忺人角黍香,榴花到眼益清狂。”
(3).应节的物品。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二:“ 靖康 初,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,如节物则春旛、灯毬、竞渡、艾虎、云月之类。” 明 何良俊 《四友斋丛说摘抄·史二》:“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,至不得行,余怪问之,曰:‘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。’”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 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,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,叫道:‘ 金阿叔 恭喜了!有利市酒,请我吃碗!’ 金令史 道:‘兄弟,总是节物,不好特地来请得。今日来得极妙,且喫三盃。’”
指在别人失意时就对他冷淡,在别人得意时就对他亲热。 唐 刘得仁 《送车涛罢举归山》诗:“朝是暮还非,人情冷暖移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2期:“他和 方玫 一块,在那座空荡荡的房子里,谴责人情冷暖、世态炎凉。”亦作“ 人情冷煖 ”。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姚孝锡》:“节物后先南北异,人情冷煖古今同。”
成语解释人情: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;冷:冷淡;暖:亲热。泛指人情的变化。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,失势时就不理不睬。人情冷暖出处唐·白居易《迁叟》诗:“冷暖俗情谙世路,是非闲论任交亲。”使用例句节物后先南北异,人情冷暖古今同。姚孝锡名句,句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