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槽真珠太森严,兵厨玉友专甘醇。
两家风味欠商略,偏刚偏柔俱可怜。
使君袖有转物手,鸬鹚杓中平等分。
更凭石髓媒妁之,混融并作一家春。
季良不用笑伯高,张竦何必讥陈遵。
时中便是尼父圣,孤竹柳下成一人。
平虽有智难独任,勃也未可嫌少文。
黄龙丙魏要兼用,姚宋相济成开元。
试将此酒反观我,胸中问学当日新。
更将此酒达观国,宇宙皆可归经纶。
书生触处便饶舌,以一贯万如斲轮。
使君闻此却绝倒,罚以太白眠金尊。
亦作“却绝”。拒绝。《五四爱国运动资料·上海罢市救亡史》:“如有往来匯付 日本 银行画单,概行却絶,均以现银交付。”
(1).古 希腊 哲学家首先设想出来的一种媒质。十七世纪后,物理学家为解释光的传播以及电磁和引力相互作用而又重新提出。当时认为光是一种机械的弹性波,但由于它可以通过真空传播,因此必须假设存在一种尚未为实验发现的以太作为传播光的媒质。这种媒质是无所不在的,没有质量的,而且是“绝对静止”的,电磁和引力作用则是它的特殊机械作用。以太这一概念到十九世纪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,但科学家始终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存在。到了二十世纪初,随着相对论的建立和对场的进一步研究,确定光的传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传递都通过各种场,而不是通过机械媒质,以太才作为一个陈旧的概念而被抛弃。
(2).近代 康有为 、 谭嗣同 、 孙中山 等使用的哲学名词,是物理学名词的借用。 康有为 在《孟子微》中把以太与“仁”、“不忍人之心”等道德观念等同起来。 谭嗣同 在《仁学》、《以太说》中既把以太说成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无色、无声、无臭的物质,但同时又作了种种精神性的解释,把 孔子 的“仁”、“元”、“性”, 墨家 的“兼爱”,佛家的“慈悲”,基督的“灵魂”等,都看作是以太的作用。 孙中山 则在《孙文学说》中把以太看作物质世界的本源,认为它“动而生电子,电子凝而成元素,元素合而成物质,物质聚而成地球”,并不具有精神性质。
见“ 金樽 ”。
罗大经名句,酒有和劲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