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宦者乱人之国,其源深于女祸。
女,色而已,宦者之害,非一端也。
盖其用事也近而习,其为心也专而忍。
能以小善中人之意,小信固人之心,使人主必信而亲之。
待其已信,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。
虽有忠臣、硕士列于朝廷,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,不若起居饮食、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。
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,而忠臣、硕士日益疏,而人主之势日益孤。
势孤,则惧祸之心日益切,而把持者日益牢。
安危出其喜怒,祸患伏于帷闼,则向之所谓可恃者,乃所以为患也。
患已深而觉之,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,缓之则养祸而益深,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。
虽有圣智,不能与谋。
谋之而不可为,为之而不可成,至其甚,则俱伤而两败。
故其大者亡国,其次亡身,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,至抉其种类,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。
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,非一世也。
夫为人主者,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、硕士于外,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。
夫女色之惑,不幸而不悟,而祸斯及矣。
使其一悟,捽而去之可也。
宦者之为祸,虽欲悔悟,而势有不得而去也,唐昭宗之事是已。
故曰“深于女祸者”,谓此也。
可不戒哉?
(1).指《史记》。《后汉书·班彪传》:“ 彪 乃继採前史遗事,傍贯异闻,作后传数十篇,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。”
(2).从前的史籍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养生论》:“夫神仙虽不目见,然记籍所载,前史所传,较而论之,其有必矣。” 唐玄宗 《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》诗:“时雨侔昔贤,芳猷贯前史。”
(1).宦官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 齐 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,臣 意 见之食闺门外,望其色有病气。臣 意 即告宦者 平 。”《汉书·齐悼惠王刘肥传》:“ 齐 有宦者 徐甲 ,入事 汉 皇太后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宦者,奄人。” 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一》:“上疾不能言, 伾 即入,以詔召 叔文 入坐翰林中使决事。 伾 以 叔文 意入言於宦者 李忠 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传》:“ 天啟 间,公为编修。而宦者 魏忠贤 窃政,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。” 鲁迅 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五篇:“﹝ 李斯 ﹞渐进至左丞相, 二世 二年(公元前208年)宦者 赵高 诬以谋反,杀之。”参见“ 宦官 ”。
(2).指做官的人。 唐 白行简 《李娃传》:“生大呼数四,有宦者出。生遽访之……访其谁氏之第,曰:‘此 崔尚书 宅。’”
(3).星官名。《后汉书·宦者传序》:“宦者四星,在皇位之侧。” 唐 杨炯 《浑天赋》:“tian{1-1}皇对於摄提,皇极临於宦者。”
犹这回。 宋 沉遘 《杂谢》:“此者叼冒国恩,进陞官等。” 宋 沉遘 《诸州知州以下》:“此者奉承中詔,出守东藩。”
(1).犹一代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一世无道,国未艾也。”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;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夫 匈奴 难得而制,非一世也。行盗侵驱,所以为业也。”《新唐书·郭子仪传赞》:“权倾天下而朝不忌,功盖一世而上不疑。”
(2).三十年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宣汉》:“ 孔子 所谓一世,三十年也。” 唐 权德舆 《古兴》诗:“人生大限虽百岁,就中三十称一世。”《宋史·张咏传》:“初,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。 霖 隐不仕, 咏 既显,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,至是来謁。閽吏白 傅霖 请见, 咏 责之曰:‘ 傅先生 天下贤士,吾尚不得为友,汝何人,敢名之!’ 霖 笑曰:‘别子一世尚尔耶?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?’”
(3).一生;一辈子。《史记·魏豹列传》:“一生一世间,如白驹过隙耳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》诗:“裴回悲生离,局促老一世。” 元 武汉臣 《老生儿》第三折:“我与你这把钥匙,你一世儿吃不了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,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。” 欧阳予倩 《忠王李秀成》第五幕第二场:“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,也不枉人生一世。”
(4).举世;全天下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,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。”《吕氏春秋·用民》:“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。”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述旧礼,明王制,驱一世之民,济之仁寿之域。” 宋 曾巩 《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》:“一世之弃,君独从之;一世之慕,君独违之。”
欧阳修名句,五代史宦官传序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